一、研究院简介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关于支持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精神,充分发挥河北工程大学智力聚集及技术创新优势、河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产业集聚及高端产业示范优势,由河北工程大学举办、河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建的“雄安绿色水网和生命健康研究院”于2024年6月获批成立,坐落于河北雄安新区容东片区,是全国高校在雄安新区注册的首家新型研发机构事业单位。研究院坚持公益属性,探索实行现代化管理制度、市场化运行机制,推动构建灵活高效的激励机制和管理模式。
研究院主要聚焦智慧水利(务)、绿色能源、水生态环境、生命健康等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开展技术产品装备研发,围绕雄安新区发展所需,开展人才培养、技术培训和技术咨询服务,服务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
研究院主要职能:一是以项目需求为导向,以学科交叉为创新点,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创新技术开发。二是为雄安新区管委会及驻雄企业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服务雄安新区经济建设。三是组织学术论坛、研讨会等学术活动,加强与国内外相关学术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四是以学校为依托,攻克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难题,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落地。
研究院机构设立:研究院下设4个中心,围绕应用技术开发、传统产业升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攻关,形成一批标志性、引领性成果。
(1)疾病与微生态工程中心 学术带头人:倪志宇教授
(2)数智水网产业创新中心 学术带头人:雷晓辉教授
(3)水生态环境数智科技创新中心 学术带头人:李思敏教授
(4)光伏发电及储能创新中心 学术带头人:刘红波教授
二、团队介绍
研究院成立以来,积极招纳各行业人才,当前水利行业固定技术职工16人,兼职顾问专家27名,拥有超过100名在读硕士与博士研究人员,为承担复杂综合课题、驱动领域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团队目前已有超过20位具备副教授及以上高级职称的专家,实力超群,包括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全国首家合同节水管理理论及模式的开创者、智慧水利装备与技术开发专家、模型算法和软件开发专家、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和大气污染成因与影响专家。
目前,团队产出了一系列处于国内一流、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形成了完善的核心技术与产品体系。特别是在调水与节水领域,作为全国首家开创合同节水管理理论及模式的团队,获得水利部部长鄂竟平、副部长魏山忠的高度赞誉,该模式已在全国200多家高校及机构推广应用。
1、院长
何立新,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会士、河北工程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全国首家合同节水管理理论及模式的开创者,第一届GREEN中国教育节能人物创新奖获得者,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二层次人才。兼任中国水利教育协会高等教育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水利企业协会智慧水利分会专家组成员、河北省产学研促进会副会长,邯郸市人大代表。主持项目获评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高等学校水利类专业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等10余项省部级科技奖励。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10余项,累计到账经费近1亿元。发表SCI等高水平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2部。
2、团队首席科学家
雷晓辉,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河北工程大学学术副校长,“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连续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中国“水系统控制论”奠基人、无人驾驶的水网开创者。兼任IAHR水系统调度工作组主席、中国大坝工程学会流域水循环与调度专委会主任委员、Journal of Hydrology(一区TOP期刊)副主编等10余个学术组织职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6项(4项排名第一),省部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主持调水工程、流域水系、城市水网等重大工程调度项目20余项,发表SCI检索论文200余篇,出版教材1部、专著7部、授权发明专利7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