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前身为南京气象学院,始建于1960年,学校1978年被列入首批88所全国重点大学,199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划转江苏省人民政府主管,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以来,学校先后实现了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气象局、教育部、国家海洋局等多方共建。现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大气科学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气象学为国家重点学科,拥有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数学、科学技术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遥感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生态学1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电子信息、资源与环境、气象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大气科学、数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0个本科专业(不含专业方向)分布于理、工、文、管、经、法、农、艺、教9个学科领域。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原水文气象学院)成立于2011年6月,同年9月开始招收第一批本科生和研究生,2017年10月更名为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学院重点发展以气象、信息为特色的水利工程学科,为应对变化环境下洪涝、干旱、水资源紧缺等重大水文气象灾害问题培养复合创新人才和提供技术支持。学院下设水文气象学系、水文水资源系、智慧水利系,拥有大气科学(水文气象模块)、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水利科学与工程3个本科专业,水文气象学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水利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土木水利专业硕士点,以及水利部水文气象灾害机理与预警重点实验室(筹)、城市水务与水利研究所等科研平台。
陈力教授领衔的流域水土资源与安全团队聚焦研究流域水文过程及水资源效应、水土流失过程、水沙输移过程的物理机理与模拟,特别针对干旱环境的水过程与水灾害、水资源与生态安全、水土保持与水沙过程等重大问题开展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课题多项。团队负责人陈力教授,曾任美国沙漠研究院(Desert Research Institute)副教授,入选国家海外引才计划。长期从事地表与近地表水文过程及相关地貌、生态、环境过程的机理与模拟研究工作,在山坡入渗理论、降雨入渗—径流—侵蚀—地貌演化全程模拟、干旱环境水文与生态系统互馈、含植被生态水力学及河道泥沙输移等研究领域取得系列前沿成果。受聘担任黄河水土保持绥德治理监督局(黄河水利委员会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首席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