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学院下设生命科学与技术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设有生物科学(师范类和非师范类)、环境工程和生物检验检测技术3个本科招生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546人,硕士研究生107人。生物科学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江西省一流专业和江西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环境工程专业为校一流专业,同时是学校与同济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桂林理工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专业。学院先后获得江西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江西省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全省高校党建工作示范点、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科教文卫体系统模范职工小家等荣誉。学院秉持“教学立院、人才兴院、科研强院、文化铸院”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强化本科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立足江西,面向全国,培养高素质中学生物教学师资、以及生物与医药和环境保护类高级专门人才,正努力建设成为办学层次完整、特色鲜明的区域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学院。
【师资队伍】
学院坚持人才兴院,始终优化师资队伍建设。现有专任教师64人,其中教授19人(含2名特聘教授),副教授和高级实验师26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比70%;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8人(博士学位教师占比90.6%)。有国家杰青、国家优青、国家万人计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科技部创新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6人;江西省双千计划9人;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1人;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2人;江西省青年井冈学者2人;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2人;江西省先进工作者1人;江西省教学名师1人;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与技术带头人3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工程人才人选7人;江西省高层次高技能领军人才1人;江西普通高校金牌教师2人;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学院聘请了徐国良院士、李校堃院士等著名专家为兼职教授。推行校企互聘机制,选送4位博士到吉安市科技局、市工业与信息化局、吉安市农业农村局、新干县县人民政府等挂职,聘请了30余位行业、企业的高级人才担任兼职教授、创新创业导师等职务。
【人才培养】
学院坚持教学立院,着力提升本科教育教学水平。坚持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基于OBE理念,不断重构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专业质量保障体系,加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实践育人环节,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井冈山精神 + 学、训、研、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院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得到教育部评估专家高度评价;生物科学师范专业认证顺利通过了教育部专家进校考查;基础生物实验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态学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生态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入选国家一流课程,生态学、植物学、动物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大气污染控工程入选江西省一流课程;生态学课程团队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队,基础生物学实验教学团队等四个教学团队入选江西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获江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获井冈山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2项、二等奖11项。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努力实现“三全育人”目标。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倡导“知识、能力、素质、人格”四位一体,以一流学科引领一流人才培养,致力于培养“理想信念坚定、专业知识扎实、创新意识突出、实践能力过硬”的创新型人才。近5年考研平均升学率在31.75%,每年有一批学生考取985、211和双一流高校硕士研究生,学院多次荣获学校“考研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学生成功获批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57项,其中国家级23项、省级29项,以学生为共同第一作者在PNAS发表了学术论文;“百年好合——百合照亮革命老区乡村振兴路”荣获2021年第七届全国互联网+大赛全国金奖、省级金奖,实现了学校“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的突破;荣获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竞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10项;荣获“挑战杯”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人才培养成效被新闻联播、朝闻天下、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学习强国、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广泛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