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建于1954年,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5年成立的通州师范,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北京市与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学校现有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近七十年来已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二十余万名,是北京市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习近平总书记曾于2009年来校调研,他指出:“首都师大是一所很好的学校,是一所很有分量的学校!特别是在基础教育方面,功不可没,培养了大量人才。整个学校状态很好,基础很好,前景也很好。”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新疆学员培养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内地院校都应像首都师大一样,用心用情培养新疆学生,进而增进民族感情,加强民族团结。”
学校占地约103.65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约97.32万平方米。学校教学、科研条件优良,教学科研用仪器设备总资产187653.16余万元。校图书馆收藏各类图书文献1687.2余万册(件),馆藏基础雄厚,是全国文献资料骨干馆之一。
学校下设文学院、历史学院、政法学院、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心理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管理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系、化学系、生命科学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院、良乡校区基础学部、继续教育学院、京疆学院、国际文化学院、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燕都学院、艺术与美育研究院、国别区域研究院、交叉科学研究院、大学英语教研部、体育教研部31个院系(部)。
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博士后流动站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4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0个,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学位授予点19个,自主设置交叉学科学位授予点9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8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学科12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建设学科2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建设学科13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培育学科4个,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59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10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5个,北京市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个。国家级教学团队7个(含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北京市级教学团队12个;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6个;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北京市级教学名师47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北京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北京市级精品课程29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27个;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20部;国家级精品教材5部,北京高等教育经典教材1部,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06部,“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16部;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28个。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16项,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含合作项目)141项;北京市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27项。
学校目前建设有北京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等61个省、部级设置的研究(院、所、中心)、实验室,109个校级研究所(中心),建有北京市大学科技园。“十二五”以来,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30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5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3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子课题77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66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49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140项。
学校现有各类学生总数 26281人。其中,本科生12424人,专科生136人,硕士研究生7638人,博士研究生1768人,成人教育学生2465人,外国留学生1850人。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和教育体系,学生在挑战杯、数学建模与计算机应用竞赛、电子竞赛、英语演讲等国家级及北京市级比赛中均获得了多项奖励。高层次人才培养效果显著,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项,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8项,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1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