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简介
200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评价设施”立项,北京科技大学为建设法人单位,是教育部直属高校承担的第一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
200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依托“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评价设施”,由北京科技大学牵头,联合中科院金属所等单位组建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
2022年11月1日,项目整体通过国家验收。验收专家委员会一致认为:“项目全面、高水平完成了设施的全部建设内容,各项指标的工艺测试结果全部达到、部分优于验收指标,部分试验装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设施试运行成效显著,已为我国重大工程和重大装备制造提供了一系列研究试验评价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验收委员会同意该设施通过国家验收”。
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愿景目标是 “建设一流试验装置,汇聚一流人才团队,采用一流体制机制,产出一流科研成果,成为工程材料服役安全领域世界一流的研究机构。”
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以需求导向、开放共享和国际化为建设原则,全面提升我国大尺寸/全尺寸构件及材料的试验研究能力和安全评价技术的整体实力,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程材料安全服役标准和规范,为我国重大工程设施的安全服役提供技术支撑。
中心科研定位
围绕核电火电、石油石化、海洋工程、道路交通、城市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安全服役需求,采用物理实验与计算仿真相结合的手段,在现场及模拟服役工况条件下开展重大工程材料/装备/结构服役安全性能的多尺度/跨尺度研究与评价,开发相关加速评价方法与监检测技术,积累现场及实验室材料服役行为数据,揭示材料-环境-载荷交互作用下材料/构件的损伤与失效机理模型,为重大工程的选材、新材料开发提供评价依据,为保证重大工程高可靠性和长寿命运行奠定技术基础。
立足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重大需求,依托现有科研优势并联合国内外先进智力资源,与数十家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实质性的科研合作关系,在高速列车、核电火电、石化管道、道路桥梁等领域的关键材料及结构服役安全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科学研究工作。
一流装置建设
“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评价设施”面向我国国民经济重点领域的发展需求,围绕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的关键、共性科学问题,建设可模拟近服役环境、可有效再现失效过程的八套大型科学研究试验装置群。
中心人才团队
截至目前,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先后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级特聘教授6人。另外,聘请名誉教授5人、国际客座教授5人、兼职教授4人、海外高端访问教授2人、聘请国际高级顾问4人,组建了工程材料服役安全评价和数据建模等多个国际研究团队,国际合作与交流专家人数达到200多人。参与装置建设的各类优秀人才近100人,与国外知名专家结合,初步形成了一支由国内外院士、特聘教授领衔,专兼职结合、国内外结合的科研队伍,在装置设计建设与运行、联合科学研究、学术前沿讲坛、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有力支撑了材料服役安全前沿领域的合作研究与人才培养。
国际合作交流
搭建国际合作交流平台。目前,国家科学中心与一批美国、欧洲、日本的著名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签订了8份国际合作备忘录、共建了4个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实验室、组建了3个国际合作基地,成为3个国际合作组织的会员。
青年教师及学生国际联合培养。为拓展青年教师及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国家科学中心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与国际知名研究机构的学者零距离接触;二是推进国际化教育,开设外国专家课程、请外国专家联合指导课题研究;三是鼓励和推荐大家到世界一流研究机构和大学留学深造、联合培养、短期访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