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沈阳科技学院(Sheny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始建于1999年,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自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博学笃行、种德修身”的校训,开设29个本科专业,形成了工、理、经、管、教育五大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已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学科建设
建校二十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密结合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需要,陆续开设了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等五大学科门类的31个本科专业,重点培养精细化工、生物制药、新型材料、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经济管理等方面应用型紧需人才。其中,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于2016年被确定为全省第二批转型发展试点专业;制药工程、金融学两个专业入选全省第三批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学校在部分专业实行“大类招生、分类培养”,即同一学科门类的专业,设立基本相同的通识教育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学生在经过一到两年左右的学习后,可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个人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所在大类包含的专业,避免“因一考而定终身”。
师资队伍
学校积极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精神,建立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专兼结合型师资队伍,并逐年扩大队伍规模、优化教师结构,有力保障了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76人,其中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150人,硕士以上学位249人。2020年,我校《“要素入手,能力本位,双线并行,五步推进”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强化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转型发展研究与实践》获得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奖;我校28个课题成功申报为省市相关科研立项和学术奖励;陈慧珍和李贺两位老师分别编写的教材《工程制图与CAD基础》《国际金融》被评选为辽宁省首届省级优秀教材;《电工学》《有机化学》等8门课程通过校级优秀建设课验收,全校优秀建设课数量达到了34门。学校还鼓励教师在取得专业技术职称的同时,深入企业行业实习实践,取得与所从事专业相关的专业技术职称;聘请校外实践经验丰富的先进技术和企业管理人员到校授课,积极培养引育造就“双师双能型”专业教师队伍。
科研平台
校内实验、实习实训环境能够满足基础性、过程性、功能性实验的要求,教学计划规定的实验、实训课开出率达到100%。学校成立了精细化工、化学工艺与催化技术、化学分析检测、高分子材料、环境生态、机械电子工程、信息产业创新等9个校级和5个系级科研院所,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学校与美国玛丽华盛顿大学、英国阿斯顿大学、英国提塞德大学、澳大利亚乐卓博大学、韩国庆星大学等积极开展广泛的校际交流与合作,为学生出国留学提供更多选择。
科研成果
近年来,全校教师主持科研、教研项目127项,编写教材58部,发表论文202篇,申请专利56项。2017年,信息与控制工程系自动化教研室教师王娇荣获了全国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电工学课程教学竞赛一等奖、辽宁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电工学课程教学竞赛一等奖;《面向地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转型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民办本科院校转变为应用型高校的数学类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面向电气信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4项课题被列为2016年省级本科教改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