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财经大学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历史文化名城呼和浩特市,是国家在边疆民族地区最早设立、内蒙古唯一独立设置的财经类普通本科高校,是一所承载历史使命,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等学府。学校始建于1960年,时名为内蒙古财经学院,1962年改建为内蒙古财贸干部进修学院,1965年改建为内蒙古财贸学校,1979年恢复本科招生,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复建内蒙古财经学院,2000年与内蒙古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合并,2006年内蒙古财税职业学院、工商行政管理学校并入。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内蒙古财经大学。经过6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成为一所以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为主、同时承担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培养任务,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主,理学、法学、工学、文学融合发展,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多科性应用型大学。
学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秉承“崇德、尚学、明理、包容”的校训,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创新“传承财经本色、强化融合底色、打造数字特色”人才培养理念,推动经济学、管理学、理学、法学、工学、文学多学科交叉融合与协调发展。构建“专、数、创”交叉融合的特色学科专业体系,推进“五育并举”“三全育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需求,聚焦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创业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数智化新财经人才。
学校学科建设龙头地位凸显,学科门类布局不断完善和优化,现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学、统计学、公共管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工商管理(MBA)、金融(MF)、会计(MPAcc)、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资产评估、审计、法律、旅游管理(MTA)、公共管理(MPA)、电子信息等1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1个联合共建博士学位授权点。2023年,学校入选自治区“一流建设学科”建设高校,统计学一级学科入选自治区“一流建设学科”。近年来,学校以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为牵引,着力打造三大学科群、凝练十大特色研究方向、建设“6+1”知识创新与转化平台,持续增强服务社会能力,充分发挥学校在乡村振兴、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政产企数字化转型等领域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作用,更好服务内蒙古五大任务建设。
学校择优选择和重点建设了一批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体的专业,构建了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专业体系。开设55个本科招生专业,其中会计学、财政学、金融学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统计学、市场营销、会计学、旅游管理、财政学、法学、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经济学、投资学、工商管理以及资产评估等1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税收学、人力资源管理、贸易经济、会展经济与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经济统计学、英语、审计学以及行政管理等9个专业入选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现有4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8门自治区一流课程,3门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获批自治区优秀教学团队14个、课程思政教学团队3个,荣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批4个自治区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其中,《“石榴籽工程”铸魂财经人才培养-新文科背景下培养模式重构》获批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数智驱动,产教融合:经管专业“思数创产”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研究》获批教育部实验教学和教学实验室建设研究项目。
学校现有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21686人。目前面向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享有较高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学校将就业工作作为民生工程,形成全员参与就业、全年解决就业、全程指导就业的工作格局,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居于自治区本科高校前列。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是自治区大学生创业培训基地,学校招生就业部门被评为自治区示范性就业指导中心。2024年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位居262位。建校以来,学校坚持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己任,牢记立德树人初心、坚守人才培养使命,累计培养各级各类人才20万名,毕业生已经成为自治区乃至全国财政系统、审计系统、金融系统、税务系统、工商系统中的骨干与中坚力量,为自治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