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始创于1904年,其前身为上海西人隔离医院,是一家历经百余年积淀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02年成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医院。2021年2月原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整建制正式并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开启了两院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2022年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目前,医院设有徐汇、临港两个院区;核定床位2556张(批复床位3426张),其中徐汇院区1956张(批复床位2226张)、临港院区600张(批复床位1200张);临床医技科室51个。近五年来,医院年门急诊量最高突破530万人次,年出院人次最高达到近18万人次,年住院手术最高超过12万人次。
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最高排名33名;在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行榜中最高排名25名;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最佳医院排行榜中最高排名20名,骨科、内分泌代谢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超声医学科稳居全国前十位;在医疗机构NATURE指数中最高全球排名第66名,在《中国医院创新转化排行榜》中最高综合排名第12名;荣获上海市医学创新转化指数十强医疗机构、上海市医学创新转化指数综合十强医疗机构;获批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改革试点单位、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专业化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医院积极落实国家战略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包括分别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安徽省人民政府合作共建“大专科、小综合”的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福建、安徽医院,建设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夯实“六院-海南”战略合作基础,合作共建海口市骨科与糖尿病医院等。
历年来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局级科研成果奖309项,其中以第一承担单位获国家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9项。2023年以第一承担单位获院外纵向课题283项,其中国家级课题103项。2023年全年正式发表SCI/EI论文540篇,影响因子5-10分的论著共计186篇,10分以上62篇。其中,一区文章277篇。近五年,我院发表论文数在全国医疗机构最高排名第16、上海排名第3、交大医学院排名第2。
1980年,陈中伟教授因在骨科断肢再植领域的卓越贡献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3年,项坤三教授因在糖尿病遗传学领域的卓越贡献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20年贾伟平教授因在糖尿病防治领域的杰出成就当选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202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23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2023年贾伟教授因在代谢生理学和转化医学领域的杰出贡献当选欧洲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生理学与神经科学学部院士。医院还拥有千人计划4人、卫生部/人社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7人、国家973首席科学家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人、国家自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6人、国家自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7人、青年长江学者1人、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2人、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2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上海市科技功臣/精英1人、上海市领军人才16人、上海市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25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青年岐黄学者1人,上海市名中医4人。
医院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9个(骨科、内分泌代谢科、耳鼻咽喉科、医学影像科、运动医学科、急诊医学科、创伤外科、关节外科、足踝外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骨外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心血管病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个(针推伤科),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国家更年期保健特色专科1个(妇产科),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2个(创伤骨科与骨关节疾病临床医学中心、内分泌代谢疾病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2个(耳鼻咽喉科学、医学影像学),上海市“重中之重”研究中心A类项目2个(内分泌代谢疾病研究中心、脊柱疾病和创伤骨科研究中心),上海市“重中之重”研究中心B类项目2个(医学影像研究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中心),上海市医学领先重点学科3个(四肢显微外科、内分泌代谢科、介入影像学),上海市临床药学重点专科1个(药剂科),上海市卫计委中医临床优势专科1个(中医学),上海市卫生计生系统重要薄弱学科建设5个(麻醉学、康复医学、儿科学、临床药理学、营养学)。
医院是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研究生及博士后培养基地,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38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79名。医学教育教学成果丰富,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近五年来,医院师生荣获国家级、上海市级优秀个人等荣誉称号与奖项百余人次,为医学人才培养和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2017年医院还通过了加拿大皇家内科与外科医师学院国际模拟项目认证。
百廿六院,风华正茂。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强不息、敢为人先,向加快建设医院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国际一流医学中心”的宏伟目标努力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