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子慧(院方合作导师)课题组和陆茵(校方合作导师)课题组联合招收。
研究方向:复方中药药理研究
申请条件:
1. 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学兼优,身心健康;
2.在国(境)内外取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
3.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人才紧缺学科领域具备突出科研能力者年龄可适当放宽;
4.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研究潜力;
5.符合我校流动站和附属医院联合招收的条件。
薪酬待遇:
1. 基础年薪35万元(税前);
2.在站期间获得的各类博士后项目、资助计划经费与基础薪酬叠加发放;
3.提供住房或住房补贴,户口迁移、子女入托入学、医疗保障等职工同等待遇;
4.在站期间可申请参加相关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认定;
5.出站考核优秀者优先留校留院,有高水平成果可申请留校留院工作,并申报副教授职称。
导师介绍:
1. 黄子慧(院方导师)
黄子慧,主任中医师,南京市名中医,硕士研究生导师 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徐氏外科医术”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卫生拔尖人才,江苏省“333”人才, 江苏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南京卫生青年人才,南京市中青年行业技术学科带头人。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法分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外治法分会常务副主任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结核病分会委员,南京市中医药学会外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省市级科研项目15项,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十三五”创新教材2部,获国家发明专利7项,获得国家、省、市级科研成果奖11项。
2. 陆茵(校方导师)
陆茵,二级教授,博导。先后获得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专业中药学学士学位(1986)和中药学中药药理专业博士学位(2001),南京大学国家模式动物研究中心博士后,2006年至2007年在美国哈佛医学院作高级访问学者。现为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药理系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药理学重点学科带头人,江苏省中药药效与安全性评价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中医药与再生医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主任,江苏省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爱尔兰高威大学医学院荣誉教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毒理学与安全性研究分会副主任委员,第一届中国抗癌协会中西医整合医学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药学会第一届中医肿瘤药物与临床研究专委会委员,中国药理学会天然药物与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药理学会常务理事。Molecular Therapy - Nucleic Acid 、Molecular Therapy、Pharmacological Research、CELL DEATH & DISEASE、等杂志审稿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终审专家。
学校和附属医院介绍:
南京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4年,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A类),教育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学校5次入围U.S.News“全球最好大学排名”榜,连续3年位列全国中医药院校第一。2020年至2023年,中药学科连续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榜位列第一。 学校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分别是中药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护理学。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中药学。全国学科评估A+学科1个:中药学。江苏高校优势学科4个,分别是中医学、中西医结合、护理学、药学。ESI全球前1%学科6个,分别是药理学与毒理学、临床医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化学。ESI全球前1‰学科1个:药理学与毒理学。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取得优异成绩,中医学、中药学等主干学科位居全国前列。
学校拥有一批附属医院,均为三级甲等医院,覆盖中医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药学、护理学等多个学(专)科,综合实力强,建设水平高,平台建设成果丰硕,荣获国家医学中心(辅导类)、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省高水平医院等多项国家级、省级认定,建有针药结合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级中医康复中心和传承创新中心等多个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