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及学院概况:
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是一所以科教融合为办学模式、研究生教育为办学主体、精英化本科教育为办学特色的创新型大学。面向未来,国科大将聚集一流师资队伍、建设一流学科体系、产出一流创新成果、培养一流创新人才。到2035年,国科大将跻身世界顶尖大学行列,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和科技创新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科教融合、协同创新的成熟道路。
2017年9月,按照中国科学院的部署,确定由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北京纳米能源所作为共同承办单位, 成立中国科学院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简称“纳米学院”)。学院紧密依托中科院纳米领域研究机构,科教融合,教研相长,以卓越的科学资源支持一流的研究生教育, 致力于培养学术研究、技术研发和工程应用方面纳米科技人才和未来纳米领域的引领者。
课题组介绍:
陈凯凯,现任中国科学院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课题组长。陈凯凯于2017年在清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导师为田煜教授,2017.08-2022.12在剑桥大学物理系(卡文迪许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为Ulrich F. Keyser教授,并于2023年1月加入中国科学院大学。近年来,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目前已在Nature Physics、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ACS Nano、Nano Letters等期刊发表论文28篇,相关研究成果被Phys.org, Nanowerk, Scienmag, Bioengineer.org等媒体选为亮点研究重点报道。
实验室的研究方向高度交叉,主要研究领域为纳米尺度的物理生物学,研究内容包括纳米流体、纳米孔、DNA纳米技术、单分子方法、生物传感器等。纳米流体中的输运是近年来前沿的研究方向,在能量收集、仿生纳米通道以及生物传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其中重要应用之一是基于纳米孔的DNA测序。结合DNA纳米技术,纳米孔传感器利用其单分子检测能力可以检测出不同的生物分子并有望实现新一代的蛋白质测序。DNA可以被用于作为材料来构建纳米结构,可用于制造纳米机器人,并有望于用在下一代信息存储。未来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将重点围绕以上内容,但不限于这些范围,期待探索新的研究方向。具有物理等相关学科研究背景者优先。
博士后/特别研究助理应聘条件:
1.应聘者应具有物理、化学、生物、材料、机械等相关学科背景,具有交叉学科背景及物理学科背景优先考虑;
2.聘用期间需要全职工作,原则上博士毕业不超过3年且年龄不超过35岁;
3.有浓厚的兴趣和进取心,具有良好的科研素养、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
4.具有创新研究成果和独立开展科研的能力,具有良好的科技论文阅读和写作能力,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本学科一流学术期刊发表过高水平学术论文。
待遇及支持条件:
1. 年薪不低于32.2万元,其中包含基本年薪(不低于25万元)、住房补贴(6000元/月)、年终绩效等。另有单位的缴纳五险一金(约10万元/年)。
2. 国家资助博士后项目入选人员工资如下:博新(国家资助A类)年薪不低于40万元,加7.2万/年的房补;国家资助B类年薪不低于34.25万元,加7.2万/年的房补;国家资助C类年薪不低于28.25万元,加7.2万/年的房补。另有单位的缴纳五险一金(约10-15万元/年)。
3. 可以解决北京市户口,享受体检和工会等福利,协助办理博士后子女入学国科大附小。
4. 支持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经费以及国家、中科院和国科大的各类人才项目。
5. 符合学校长聘教职申请条件的,可按学校长聘教职文件要求,申报相应长聘教轨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