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站简介:
学校自1985年设立博士后流动站以来,现已建有18个博士后流动站,分别是矿业工程、电气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地质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数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公共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2020年度全国博士后综合工作中,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得“优秀”等级,其他参评流动站均获“良好”等级,综合评估优良率100%。
任职要求:
进站基本条件:具有优秀教育背景,学术成果较突出,符合学校准聘副高人才引进条件。
基本要求:本硕博都是985学校或者本硕博都是A类学科毕业,以第一作者发表3篇SCI论文以上;学缘结构不符合要求,但是成果特别丰富的,也可申请,经流程审批同意后入站。其他条件同师资博士后。
1.思想政治表现良好,具有良好的学术品德,身体健康;
2.具有博士学位且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
3.行健博士后、师资博士后、全职博士后和境外博士后申请首站的年龄一般不超过32周岁(入站时未到33周岁生日)。其他类型博士后,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入站时未到36周岁生日);
4.近3年,理工类参加过国家级科研项目,文管类参加过省部级以上级别科研项目,或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且已发表“三类高质量论文”(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内科技期刊的论文、业界公认的国际顶级或重要科技期刊的论文、在国内外顶级学术会议上进行报告的论文);
5.本校毕业的博士首站不能申请进入学校同一学科的流动站,博士后合作导师原则上不能由攻读博士学位的指导老师担任。国家级工作站联合培养的博士后可不受此限制;
6.非首次入站的博士后,前期出站考核应为合格等次以上;
7.国家和地方政府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不得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福利待遇:
学校提供薪资每年30万(税前,包含需博士后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公积金和补充医疗保险等),70%按月发放,20%年度考核合格后发放,其余部分出站考核合格后集中发放。学校按上级有关规定给行健博士后办理各项社会保险和公积金。需个人缴纳的部分从个人薪资中扣缴,需学校承担的部分由学校另行支付。流动站、设站单位和合作导师可另外提供薪资待遇。行健博士后入站后,可以准聘副教授身份开展各项科研工作,其他待遇同师资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