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预算管理单位,是复旦大学的直属附属医院,建院于1931年3月1日,是我国成立最早的,集医、教、研、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
【基本情况】医院设有徐汇院区、浦东院区两个院区,并与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高度融合;获批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福建医院,并与厦门市政府合作共建厦门医院,与闵行区政府合作共建闵行院区;努力打造一院多区、同质化发展的新格局。目前,医院全力争创国家癌症医学中心,积极推进高质量发展,是上海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辅导类试点单位。截止2023年底,徐汇、浦东两院区实际开放床位2149张,设有43个临床医技科室,全院职工2979人。
【学科平台】医院有教育部重点学科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6个、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有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重中之重中心、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临床重点专科等,同时是上海市病理和放射治疗质控中心的挂靠单位,也是上海市抗癌协会的支撑单位。设有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拥有3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乳腺肿瘤、胰腺肿瘤、放射肿瘤)、上海市病理诊断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平台。成立王红阳院士工作站、田志刚院士工作站,建有精准肿瘤中心、细胞与基因治疗中心,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顺利竣工。
【医疗业务】 2023年医院门诊量202.16万人次,住院量16.38万人次,手术量7.89万台,化疗量17.4万人次,放疗量1.84万人,用心服务广大病患。全年质子重离子治疗出院患者1090例,开业以来累计6395例。医院始终以病人为中心,坚持公益性办医。通过实体化多学科门诊和病房、精准化肿瘤治疗、微创化外科手术、全程化病人管理等,打造单病种综合诊治中心;通过医疗数字化转型、智慧医院建设、日间手术和日间放化疗等,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最新统计,我院恶性肿瘤患者总体的5年生存率高达71.6%,领跑全国,比肩发达国家水平。
【人才队伍】医院坚持人才强院战略,积极筑巢引凤,引育结合,在“四杰四青”等国家级人才方面,现有特聘院士2名、杰青8名、长江学者3名、万人计划4名、国家千人1名、优青8名、青年长江2名、万人青拔4名、青年千人5名,累计37人次;医院专家在中国抗癌协会等协会担任副理事长、主委、候任主委、副主委约70人次,以高水平人才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引领我国肿瘤学发展。持续加强人才梯队建设,教学方面,现有8个国家级住培专业基地、8个上海市专培专业基地,每年为我国培养大批青年肿瘤医学人才。
【科研创新】医院努力推动研究型医院转型发展,2023年,新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9项,其中杰青、重点、专项、区域重点各1项;在高水平期刊发表IF≥20的论著12篇;获得各类科技奖项14项;强化产学研医合作,已完成成果转化金额4160万元。大力推进临床研究,2023年新立项临床研究424项,牵头313项,其中国际多中心项目国内牵头21项;获批建设申康中心示范性研究型病房。各类研究成果累计改写国际指南80余次,在世界上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
【践行使命】医院紧跟国家战略部署,以实际行动践行公立医院责任,强化使命担当。举全院之力,争创全国文明单位,打造先进的医院文化。大力推动肿瘤三级防治网络建设,牵头组建的肿瘤专科医联体已覆盖全国近百家成员单位。积极对口支援西藏、新疆、云南、摩洛哥等地区,获得上级部门的高度肯定和广大百姓的一致信赖。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与包括美国安德森肿瘤中心在内的十余所知名机构签署框架合作协议,缔结伙伴关系。
抗癌济世,奋起新程。医院将继续围绕服务国家战略,立足人民健康需求,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凝心聚力,接续奋斗,努力为国家癌症医学中心建设,为医院高质量发展,为“健康中国”“健康上海”战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导师简介:
吴开良,医疗特长:肺癌、胸腺肿瘤、食管癌等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及综合治疗
科研方向: 1、 功能影像成像与肺癌精准放射治疗; 2、 胸腺肿瘤放射治疗及综合治疗 3、 放射性脑损伤实验研究 承担课题: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经血管移植神经干细胞治疗放射诱导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75万元,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 2.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课题:PET CT与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靶区,2010年1月-2013年3月; 3.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移植入ASMase小鼠海马齿状回内的神经干/前体细胞照射所致凋亡研究,2010年12-201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