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学院是历史文化名城、湘赣革命老区郴州唯一的公办全日制综合性本科高校。郴州享有“天下第十八福地”美誉,是中华民族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湘南起义”策源地、“第一军规”颁布地、“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女排精神”发源地、“两弹一星”功勋铀矿所在地,高铁、高速公路、民用机场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源于1912年创建的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曾培养出毛泽建、伍若兰、何宝珍、夏明衡、曾志、彭儒、白薇等许多革命志士和巾帼英豪。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原郴州师专、郴州医专、郴州教院、郴州师范四校合并组建升本。办学百年和本科教育二十多年来,学校扎根红色大地办教育,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立足湘南、面向全省、辐射全国,积极发挥高层次本土人才培养和成长的摇篮作用,围绕湖南“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赋能郴州“1221”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持续强化产教融合、医教协同,培养和输送了21万余名“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各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013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8年,被确定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19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校是国家级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湖南省绿色学校创建示范单位、湖南省平安建设示范校、湖南省文明标兵校园、湖南省“节水型高校”、省教育系统“优秀审计项目单位”。
学校占地面积1713亩,分为王仙、北湖2个校区,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宜人,是求学的理想之地。现有20个二级学院,53个本科办学专业,其中,国家级“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改革试点和特色专业3个,通过教育部认证专业2个,完成认证专家入校考查专业5个,省级“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省级改革试点和特色专业9个。涵盖医学、教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有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和应用特色学科7个,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临床医学、药学、数学为湖南省“十四五”应用特色学科。有7所附属医院,其中3所直属医院含2所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2964人,有校本部专任教师1296人,直属附属医院临床教师898人。校本部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644人、博士学位教师390人。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二级教授、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湖南省“三尖”创新人才、“芙蓉教学名师”等省级以上人才近100人,有兼职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近200人。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精心打造“红烛”“红医”“红匠”“红艺”“四红”精神,潜心开展“价值观、生命观、成才观、婚恋观、就业观”“五观”教育,用心培养“底色亮、品行好、有本领、实践强、勇创新、敢担当”“六大特质”时代新人。近3年,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励52项、省级奖励1292项。学校是湖南省普通高校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近3年,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达90%以上。
学校坚持卓越本科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及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及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6门,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0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校内产业学院4个。近5年来,主持省级以上教研项目198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1项,获国家级、省级教学竞赛奖71项。建设有示范性产业学院、基础课示范实验室、实践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健康教育科普基地、优秀实习教学基地等省级实践教学平台5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