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岭南成药之乡。未有佛山,先有塔坡。1922年,在有着“佛山初地”之称的塔坡,医家吴满福在时人誉为“三圩之首”的塔坡普君圩京果街设馆看诊。“吴满福跌打诊所”即是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前身。
回望过去,岁月峥嵘。上世纪50年代,吴满福跌打诊所已发展成为集体所有的普君医院,吴满福任首任院长。1972年,当时的市政府决定让基础较好的普君医挂牌成为全民所有制的佛山市人民医院,并从其他医疗机构抽调西医骨干充实人才队伍。1978年,佛山市人民医院更名为“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1983年,由于地、市行政区域合并,医院转归佛山市政府直接管理,更名为“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百年沧桑,薪火相传。今天,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已成长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也是区域内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以及公共卫生和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的主力军,学科门类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特色专科突出、诊疗设备先进、科研实力较强。近三年,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年门诊总诊疗约160万人次、出院病人约6万人次。
医院卫国路院区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医疗建筑用房5.1万平方米,开放床位1034张。全院现有工作人员1938人(含服务中心),专业技术人员1685人,高级职称359人,博士36人,硕士317人。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广东省名中医3人、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1人、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2人;佛山名医10人,佛山创新领军人才3人,医学领军人才1人、佛山杰出青年医学人才6人、佛山医学骨干人才4人;多人担任国家级、省级学会/协会副主委。此外,医院和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医科大学等高校合作,拥有内科学、外科学、眼科学、麻醉学、耳鼻喉科学、口腔学、公共管理等多个联合培养硕土点,在多个领域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拥有一批知名专家、研究生导师。
医疗方面,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专科实力雄厚,危急重症诊疗水平处于先进行列。设置临床科室58个(其中一级学科6个、二级学科27个、三级学科48个)、医技科室15个。其中,拥有国家级临床重点培育专科1个(眼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级医学重点专科培育项目1个(耳鼻咽喉科),省级临床重点专科3个(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医学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心血管内科、眼科、麻醉科、临床药学科被认定为佛山市“十四五”高水平医学重点专科;普通外科、骨科被认定为佛山市“十四五”医学重点专科;呼吸内科、肝胆外科、护理、康复科、泌尿外科被认定为佛山市“十四五”医学重点培育专科。医院整合学科优势,成功打造多个国家级中心——胸痛中心、房颤中心、心衰中心、高血压达标中心、心脏康复中心、高级卒中中心建设单位。佛山市眼科精准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佛山市临床医药研究中心、佛山市企业博士后站临床综合实验室、佛山市眼科研究所、佛山市防盲办公室、佛山市低视力康复指导站、佛山市临床研究质量控制中心、广东省红十字眼角膜捐献中心佛山工作站等也设在我院。
医院拥有一大批先进医疗设备,包括3.0T静音核磁共振系统、256排螺旋CT,以及数字化平板血管造影系统、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全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治疗手术系统、激光扫描检眼镜系统、超声内镜系统、生化免疫流水线、高档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体外膜肺氧合系统(ECMO)、血管内准分子激光系统、心衰超滤脱水装置、高端血液净化设备等。
教学方面,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是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协同单位,同时也是广东省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承担了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广东药科大学、遵义医科大学等多所院校300余名学生的实习带教任务,接收来自省内外多所兄弟医院进修生来院进修。作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医院每年接收优秀博士后科研人员来院开展科技创新研究;急救技能培训中心是美国心脏协会(AHA)在佛山首家授权认证培训基地、入选为广东省卫生计生宣传示范基地。
科研方面,医院在科研课题、科研成果、知识产权、论文与著作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近5年共获得科研课题242项,其中:省部级项目8项、市厅级项目43项,共获经费资助732.47万元。发表学术论文575篇,其中:SCI论文125篇、核心81篇。同期,获科技奖励15项,其中: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市级科技进步奖6项、区级科技进步奖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