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作为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通过部省共建,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现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及十家附属医院组成。中山大学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努力成为全球学术重镇。中山大学具有人文社科和理医工多学科厚实基础,不断追求学术创新,以国际视野开放办学,现已形成了“综合性、创新性、开放性”的特色。学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以“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为人才培养目标;以“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基本导向;树立了“三校区五校园”错位发展、合力支撑的发展思路。学校正在努力推进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由常规发展向主动发展转变,由文理医优势向文理医工各具特色、融合发展转变。现在,中山大学正站在新的起点上,为建设成为“国内高校第一方阵、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中文系(珠海)为博士、硕士授权一级学科,拥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在学科方向发展上,本系在中文一级学科完整建制基础之上将重点发展中国现当代文学、华文文学、比较文学、文艺学等方向。
中文系(珠海)自建系起师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迄今已有教职工40余人。包含教授3人(均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5人(2人为博士生导师)、讲座教授2人、助理教授7人,专职科研人员、博士后约30人,高年资教授2人。其中屠友祥教授为领军人才,朱崇科教授是我系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带头人。预计到2025年,我系拥有教授副教授40名、专职科研人员及博士后60名,可以实现中文系(珠海)教师人才结构合理、学科平衡、重点突出、卓然一家。学生方面,在校本科生300名、研究生150名,学术后备梯队培养齐整。
从科研角度出发,本系重点建设3个科研大平台:一个是华文文学及文化研究,平台负责人为朱崇科教授,通过建设合理人才梯队,希望大力引进各方向带头人、青年骨干、专职科研人员,长期目标是建设成为国内综合实力最强的华文文学学术团队。第二个科研平台则是中西文论与文化研究,平台负责人为屠友祥教授,该平台既立足本土中国现代性的起源和嬗变,同时又关注其西方渊源,这样古今中外的现代性论述如何聚焦于中国则相当耐人寻味,反过来,借此也可以明了如何更好的表述当代中国。而第三个跨学科学术平台——古典学术研究,旨在打通先秦与轴心时期经典的跨学科阐释、反思与实现中西对话和可能的新融合,该平台的良好建设将有助于文珠反哺学界。
我系教授、副教授均需担任教学工作,走进一线课堂,并竭诚打造校内,以致国内知名的精品课程,努力建设如下(包含但不限于)特色课程: 1.华文文学专题(台港、东南亚、欧美华文文学等,国际视野与区域情怀);2.经典细读类核心课程;3.英语名著导读(全英授课);4.诗词写作、书法、文学批评实践(专业技能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