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推荐
搜索
单位
简历
APP
双选会
青岛工学院 分享
高等教育单位
认证单位
0
在招职位
单位简介
青岛工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前身为2005年建校的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是由中国海洋大学申办,青岛伊力特德泰科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举办的独立学院。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建制的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青岛工学院。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1年,确立“立足青岛,服务国家战略,建设上合应用科技大学”目标,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2022年,入选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支持高校。学校是“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员单位”“山东省教育督导学会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教育科研基地”“山东省绿色学校”“山东最佳品牌影响力高校”“青岛高校体育工作优秀组织单位”“青岛市引进青年人才突出贡献单位”“青岛工业互联网软件人才培养基地”。 党建引领 推动发展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依法依规办学、坚持教育的公益属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深入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大力推进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学校获批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国高校“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和山东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党委紧紧围绕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和示范引领作用,加快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 区域优越 硬件完备 学校位于青岛胶州湾畔、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坐落在景色秀丽、气候宜人,素有“金胶州”之称的滨海城市青岛胶州市。校区紧邻沈海高速、青兰高速等高速公路出入口,距离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胶州火车站、青岛地铁8号线30分钟车程,交通十分便利。 学校建筑面积41.99万平方米,拥有完善的现代化教学基础设施和实验设备。现有山东省民办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平台6个,青岛市地方高校改革发展平台3个;建有8个实践(实验)教学中心和140余间各类实验(实训)室,省级工程研发中心、省级文科实验室、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省级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各1个。建有覆盖全校的主干万兆光纤网络、200余间智慧教室和3万余平方米的多功能图书馆,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气息浓郁。 专业设置 优化布局 学校下设9院1部: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外语学院、食品工程学院、基础教育学院、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开设44个本科专业、11个专科专业,已形成以工学学科专业为主,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理学等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国际商务、能源与动力工程6个专业为“山东省民办本科高校优势特色专业”,通信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能源与动力工程、软件工程5个专业为“山东省一流本科建设专业”。 人才培养 稳步提升 建校以来,累计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类人才4.1万名,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校现有教职工1183人,专任教师939人,其中具有硕士、博士903人,占教师总数96.17%,具有高级职称教师296人,占比31.52%,现有省、市教学名师7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1人,泰山学者1人。现有校级教学团队25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继续教育数字化精品课、社区教育优秀课程21门。学校落实OBE教育理念,构建基于产教融合的“双循环双递进双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教学质量。近年来,学生发表论文125篇;授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等51项;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校外学科竞赛共获国家级一等奖118项,省级一等奖522项。 科研工作 创新驱动 学校现有山东省民办高校优势特色专业平台、山东省一流专业平台、青岛市地方高校改革发展平台、上合金融实验室、青岛市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省市级教学科研平台20个,省级科研团队3个,市级科研团队3个,校级科研团队42个。近两年立项校级课题312项;获批市级以上教科研课题174项,横向课题52项,项目涵盖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课题、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山东省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山东省艺术重点课题等41大类。教师出版教材、专著39部,发表学术论文625篇,其中SCI、中文核心、EI收录等高水平论文59篇;授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等38项;获山东省教学成果奖、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人文社科类)等省级奖励6项,市厅级奖励18项。
公司地址
青岛工学院福州南路236号
青岛工学院
热招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