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成立于2020年6月,其前身是1999年成立的信息技术系。现有职业本科专业4个:软件工程技术、网络工程技术、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工智能工程技术;高职专科专业(专业方向)7个: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云计算技术应用、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智能物联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敏捷网络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5G技术方向)等。现有教职工近200余人,其中教师总人数146名(企业兼职教师37名,占比25.3%;选聘2名产业教授及2名产业导师;双师型专业教师占比超过86%;中级及以上“双师型”教师比例为59.7%;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56.9%;研究生学位教师比例为72.8%)。——(数据截止至2024年8月31日)
办学条件:学院综合实训中心下设5大实训中心:物联网实训中心、网络工程实训中心、软件工程实训中心、云计算和大数据实训中心、校企合作实训中心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4000余万;有40余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学院建有:华为ICT产业学院,蓝桥产业学院,千锋产业学院,软件技术教学创新团队(省级)、江西省虚拟现实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单位,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中心(校级)。
办学特色:学院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创优,打造省校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探索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办学机制,形成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模式、红色教学、教学双“五环节”管理特色。实施校企合作负面清单制度,推行“1+X”证书制度、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等培养方式。努力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继续教育横向融通,构建中高职及职教本科纵向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坚持地方性、职业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全面提升学术研究水平、科技创新能力、社会服务能力;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升。
激励师生参加科研、专业技能竞赛,培养创新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近五年来(2019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据不完全数据统计,我院师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各类竞赛,其中:教师获得国际级大赛奖1项、1人次,国家级大赛奖20项、33人次,国家级荣誉6项、11人次;省级大赛奖60项、124人次,省级荣誉10项、22人次;市厅级大赛奖10项、19人次,市厅级荣誉1项、2人次。学生获得国家级大赛奖10项、27人次,国家级荣誉3项、3人次;省级大赛奖42项、164人次,省级荣誉2项、2人次;市厅级大赛奖4项、28人次。
在2024年1-10月份:我院教师荣获省级荣誉2项、2人次,国家级荣誉3项、111人次,省级大赛奖14项、95人次,国家级大赛奖11项、55人次;学生荣获国家级荣誉2项、110人次,省级大赛奖14项、156人次,国家级大赛奖12项、60人次。
强化以软件工程技术专业为核心,建设专业群,聚焦“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打造优质IT人才培养高地,服务大南昌都市圈、国家级赣江新区数字经济领域。到2028年,努力建成“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国内有影响”的高水平专业群。
学院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的育人理念,在近30年的办学实践中,积淀了深厚的办学底蕴,办学实力显著增强,社会知名度逐年提升。我们要紧紧抓住“元宇宙”产业发展机遇,迎接挑战,努力突破,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时代责任感,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