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推荐
搜索
单位
简历
APP
安徽大学 分享
高等教育单位
认证单位
8
在招职位
单位简介
学校介绍 安徽大学创建于1928年,1956年迁建合肥,1958年9月16日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安徽大学”校名,这一天被定为校庆日。 继上个世纪90年代入选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之后,进入新时代,学校又成功入列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安徽省属高校中唯一入列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并成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教育科研区核心成员单位。 近年来,学校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引导激励全校师生员工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学校坚持“服务安徽、立地顶天、开放合作、融合发展”,推进“调结构、转功能、增体量、提质量”,一个文理工协调发展、服务安徽能力更强的新型综合性大学逐步呈现。 近年来,学校师资力量持续增强,现有在校教师2300余人、在校学生4.17万名,包含本科生2.8万人、研究生1.3万人,其中博士620人、留学生550人。 历史沿革:安徽大学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是安徽省属重点综合型大学。 1928年创建于时为省会的安庆 1958年毛泽东主席为安徽大学题写校名 1960年邓小平同志亲临学校视察 1996年入列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 1998年江泽民、李鹏、乔石等同志亲笔题词 2017年跻身“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科专业一流 学校现有11个学科门类,1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5个省级重点学科、87个本科招生专业、2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类别、34个学术学位硕士授权一级学科、1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8个博士授权一级学科、13个博士后流动站。   学术平台一流 学校现有17个高端创新平台: 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 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高节能电机及控制技术) 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农业生态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 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计算智能与信号处理、光电信息获取与控制、功能杂化材料结构与性能调控) 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电能质量工程研究中心、自主无人系统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 1个“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国家级协同攻关创新平台 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安徽大学协同创新分中心) 1个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 2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安徽大学拉丁美洲研究所、安徽大学欧盟研究中心) 2个“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 1个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高校智慧思政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   引才机制一流 人才引进 创新引才机制,靶向一流标准,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双一流”建设以来,实现领军人才、海归人才翻三番,引才增幅“三级跳”,高水平团队增一倍 1) 集聚国家级人才59名;省级领军人才390名; 2) 引进海外高层次专家、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等海外英才224名 3) 新选聘优秀博士、博士后逾千人 4) 组建创新团队86个 人才机制 (1)创新支持机制,厚植育苗沃土,打造人才成长“全链条。 人均科研启动经费较5年前增加近10倍,先后有216名引进人才直接聘任教授、副教授。实施“至诚至坚人才培育计划”,遴选270名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240人次入选国家和省级重点人才项目,8名“80后”教授成长为国家级青年人才。 (2)创新考核机制,激发内生活力,打造人才评价“多维度”。 健全评价标准,淡化论文数量、影响因子、专利申请数量等,重点考察立德树人成效、代表性成果、社会贡献等,成功入选教育部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校。 (3)创新协同机制,力求精准施策,打造人才引领“大格局”。 将红色校史融入教育内涵,打造至诚沙龙、入职第一课、荣休仪式等师德锻造特色品牌。建立“李世雄奖”“师德先进”“三全育人”等荣誉表彰体系。 安徽大学党委将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扎实推进人才强校核心战略,让各类人才在安大兴业有机会、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激活人才发展“一池春水”。
公司地址
安徽大学磬苑校区九龙路111号
安徽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