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简称"北化"(BUCT),始建于1958年,隶属于原化学工业部,建校的目标为“培养尖端科学技术所需求的高级化工人才”。学校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成了一支以两院院士、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国家高层次人才为学术带头人,以教学科研骨干和优秀青年人才为后备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体系。学校积极从海内外引进和汇聚优秀人才,构建人才引进和培育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体系,为优秀人才提供长期稳定、丰富多元的支持。
学科实力稳步增强
学校坚持“强工、厚理、兴文、重交叉”学科布局,加强基础学科、交叉学科、新兴学科建设,不断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化学工程与技术入选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在国家第五轮学科评估中A类学科取得显著突破。2025年1月,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生态/环境学、计算机科学、农业科学、地球科学、物理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等10个学科位列ESI排名前1%,其中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居ESI 排名前1‰。
师资队伍实力雄厚
学校现有教职工27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8人(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其他国家院士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63人次,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四青”人才85人次,各类高层次人才和青年人才项目入选300余人次,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
科研工作发展迅速
学校拥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5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社科类省部级基地。2024年学校竞争性科研经费到款突破12亿元,“十四五”时期科研经费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2%以上。
服务社会能力不断增强
学校聚焦支撑服务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立足京津冀、长三角等动力源地区,布局建设区域研究院、产学研基地、技术转移中心等一批新型外设科研机构,持续推动校地校企合作走深走实。
国际交流合作日益广泛
学校与俄、美、英、法等48个国家(地区)的163所大学和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积极推进学生国际交流,实施“北化-世界百强高校本硕博精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