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天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重点大学,其前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素以“实事求是”的校训、“严谨治学”的校风和“爱国奉献”的传统享誉海内外。1951年经国家院系调整定名为天津大学,是1959年中共中央首批确定的16所国家重点大学之一,是“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大学,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 类高校。
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占地总面积14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用房建筑面积83.6万平方米。学校校园环境整洁,景色优美,被誉为花园式学校,每年4月中旬的海棠季吸引上万市民前来参观。学校卫津路校区有两座总建筑面积为2.6万平方米的图书馆,北洋园校区有一座4.3万平方米的图书馆,两校区馆藏书刊总量近300万册,另有多种音像资料、微缩资料1.45万种,电子数据库86个。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占地总面积243.6万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一期90万平方米建设,于2015年9月投入使用。北洋园校区传承了厚重典雅的北洋元素风貌,同时充满和谐、智慧的现代气息。
学科建设
现有64个本科专业,3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天津大学共有25个一级学科参评,进入A类学科数达到14个。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进入A+档、4个学科进入A档(2%-5%)、9个学科进入A-档(5%-10%)。9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前百分之一,其中3个进入ESI前千分之一。
师资队伍
有教职工4896人,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973”首席科学家17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6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1人,中组部“万人计划”入选者39人,教授832人。
科研平台
共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为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8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30个、天津市工程中心23个、天津市国际合作基地31个。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2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
科研成果
近5年来,共获国家三大奖1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6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0项。正式获批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获批建设合成生物学前沿科学中心,是教育部首批批复建设的7个前沿科学中心之一。学校获批8个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药学院获批“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