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八桂之南、边海之交、邕江之畔、绿城之中,坐落着美丽的南疆名校——广西大学。她是国家“211工程”建设学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合建的“部区合建”高校。广西大学创建于1928年,首开广西现代高等教育之先河。首任校长是中国第一位留德工学博士、我国著名教育家、科学家、民主革命家马君武博士,在教育界享有“北蔡(蔡元培)南马(马君武)”盛誉,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一代宗师”。建校90多年来,学校已经发展成为广西办学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学科门类最多、综合实力最强的综合性大学,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50多万名各类专业人才,包括两院院士、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领导、各行各业专家骨干,尤其为广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学科建设
学校的学科涵盖哲、经、法、教、文、理、工、农、医、管、艺等11个学科门类。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程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学和化学等5个学科先后进入ESI学科全球前1%行列。土木工程与先进材料学科群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应用经济学与现代服务业入选部区合建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师资队伍
学校着力提高教师水平和质量,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造就了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职工队伍。现有院士1人、双聘院士5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6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6人、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1人、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中国科学院“国外引进杰出人才”(百人计划)人选8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8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7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7人、鲁迅文学奖获得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6人。
科研平台
学校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2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国家和部级科研平台,以及32个广西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农业良种培育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等自治区级科研平台。学校紧密结合国家、区域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在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建造、绿色高效制浆造纸漂白装备与技术、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反重力近终形铸造、立体构造石墨烯制备与应用、电网防雷新技术、电网优化调度、转基因克隆水牛繁育、高抗性高糖高产甘蔗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应用型科技成果,先后获得多项国家级科技奖励。目前正积极打造“亚热带生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海洋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东盟文化经济交流合作、边疆多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等四个领域的办学优势和特色,深化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科研成果
2018年学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120项,国家社科基金立项19项。“十二五”以来,学校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2项,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4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