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英文名 Tsinghua Shenzhen International Graduate School,简称Tsinghua SIGS)是在国家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时代背景下,由清华大学与深圳市合作共建的公立研究生教育机构。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是在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和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的基础上拓展建立的。2001年创建的深圳研究生院在探索高等教育改革、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做出了许多积极的贡献;2014年设立的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在高水平深度国际合作办学方面探索了有益的经验,为国际研究生院的创建和发展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部署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大湾区要“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引进世界知名大学和特色学院,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深圳确立了建设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全球新兴科技与产业创新发展高地和策源地,并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为服务国家需求、助力区域发展,2016年11月4日,清华大学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2018年11月6日,教育部批复成立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并赋予国际研究生院充分利用深圳的区位优势和科技创新理念,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服务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的使命。2018年12月1日,市校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启新篇章。2019年3月29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正式揭牌。
办学特色
国际化
“国际化”指的是与国际一流高校和机构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合作,着眼全球重大挑战问题的研究,提高学生的全球胜任力;师生组成、培养过程、校园建设、治理体系高度国际化。
开放式
“开放式”指的是校园开放,资源共享,深度融入城市发展;教学开放,校企共同参与教学和人才培养项目设计,协同发展;组织架构开放,打破院系和学科边界,支持多学科交叉与融合。
创新型
“创新型”指的是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世界一流的研究生教育新思路、新机制和新模式,在构建国际化的治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探索政产学研互动合作新模式、重塑研究生教育等方面开拓创新。
发展愿景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致力于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研究生院,成为服务社会和引领发展的一流人才培养基地;开展全球重大挑战问题的研究,成为学科交叉融合的国际创新研究中心;探索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成为学校—企业—政府合作以及国际化校园的典范;助力学校工科的转型和相关学科的发展。
通过高层次国际合作、高水平人才培养和高质量的创新实践,探索国际化办学新思路、新模式和新机制,助力清华大学建设“双一流”和深圳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为深圳市、粤港澳大湾区、国家、区域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发展战略
2020年
充分发挥国际办学资源优势、深圳市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产业创新优势,积极探索现代大学治理制度、高水平开放式国际化办学的新机制,建立以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为驱动力的创新生态系统。
2025年
初步建成一支世界一流的国际化教师队伍,其中核心教研岗位教师约250人,海外教师人数力争达到约1/5。全日制在校研究生达500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约2000人,10%海外学生。
2030年
建立起一支完整覆盖学院学科群的全职教师队伍。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达到8000人。建立全球合作伙伴体系,积极引进优质教育和研究资源,不断推动高等教育创新要素聚集,服务深圳市、粤港澳大湾区、中国、区域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学科规划
根据清华大学的发展战略和深圳市的产业需求,国际研究生院优先布局清华大学一流的工科学科并辅以创新管理,形成包括材料科学、信息科技、医药健康、海洋工程、未来人居、环境生态和创新管理的学科领域。这些优势学科与深圳市的产业发展需求高度契合,将为深圳产业转型提供动力,为大湾区的社会创新发展助力,并有力地支持学校相关学科的发展,助推清华大学建设“双一流”。
研究生教育
国际研究生院研究生培养充分体现“国际化、复合式、创新型”培养特色,坚持学术学位教育和专业学位教育“两翼齐飞”——学术学位教育更多地聚焦源头创新和颠覆式技术创新,为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专业学位教育通过重新定位培养目标和重塑培养过程,与产业界深度合作,强调工程技术与创新管理相结合,成规模、成建制地培养产业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式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