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推荐
搜索
单位
简历
APP
双选会
南昌大学食品学院 分享
高等教育单位
认证单位
7
在招职位
单位简介
学院源于1984年原江西大学和江西工业大学设立的食品专业,1985年原江西大学、江西工业大学分别设立食品科学系、食品工程系,江西工业大学又成立了食品工业学院,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常委的陈云同志亲笔题字。1993年江西大学和江西工业大学两校合并组建南昌大学,随即组建南昌大学食品工业学院。后历经多次调整,基于对食品学科的高度重视,2014年南昌大学成立食品学院,开启了学院发展的新篇章。 历经近40年的发展,现有国家重点学科、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和江西省重点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获评A级学科,位居食品学科全国第三,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又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南昌大学食品学科在“US News” 全球大学排名和“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均位居全球第8位;截至2024年8月,南昌大学农业科学学科(以食品为主)进入ESI全球排名前0.32‰。这些成绩标志着学院食品学科已经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正向世界一流学科稳步前进! 现拥有食品科学与资源挖掘全国重点实验室、农产品生物高效转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加拿大食品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南昌)、食品安全国家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111计划”功能性碳水化合物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6个国家级平台;有食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物质转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与食品安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省部级平台16个,形成集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为一体,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 学院现有教职工112人,其中专任教师82人、正高41人、副高28人,具有博士学位75人。学科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等省部级以上高层次人才称号181人次,其中国家级人才称号49人次。谢明勇、聂少平、刘成梅、谢建华、张国文、刘伟、申明月、邹立强、徐振江等9位教授入选2023年度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下设食品科学与工程系、食品营养与安全系、食品发酵与生物工程系;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和生物工程3个本科专业均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且均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均入选江西省五星级专业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和省级品牌专业并列入教育部首批“卓越计划”。现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食品科学与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与公卫学院共建)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生物与医药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食品科学与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生物工程3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生物与医药(下设生物与技术工程、食品工程和发酵工程专业领域)、食品加工与安全2个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已构建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专业完整的本、硕、博三级学生培养体系。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517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89人(含1名国际留学生)、硕士研究生1094人、本科生1125人。 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国家级规划教材4本、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奖二等奖1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宝钢优秀教师奖5人、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1项、二等奖11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3门、江西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3个、江西省金牌教师4人。2012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江西唯一),近五年获江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0篇,江西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67篇。在各大重要赛事中屡屡斩获大奖,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5项、银奖2项、铜奖4项;斩获“挑战杯”国家级特等奖、金奖等奖项11项。 近五年来新增国家级科研项目15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1项,包含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重点项目1项、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1项,科研项目总经费超4亿元;授权发明专利213项;发表论文1880篇,其中SCI论文1548篇(二区以上论文占总数86%),ESI高被引论文60篇(占全校14.85%)。共同发起创办的国际学术期刊Food Frontiers被ESCI数据库收录并获得首个影响因子(Journal Impact Factor达9.9)。 2014年至今每年均获省级一等奖以上科技成果奖励至少1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此外1999年获得一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江西省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1项,江西省政府科技奖一等奖14项,其他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6项。
公司地址
南昌大学前湖校区食品学院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
南昌大学食品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