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文学院是西华师范大学办学历史最悠久、办学规模最大的院系,前身为著名学者伍非百先生创办于1943年的“西山书院”。历经川北文学院(1948-1952)、川北大学(1952)文学院、四川师范学院(1952-1956)中文系、南充师范专科学校(1956-1958)中文科、南充师范学院(1958-1989)中文系、四川师范学院(1989-2003)中文系、西华师范大学(2003-)文学院等数度转折与发展,逐步形成了教学与科研并重、师范与非师范协同、区域与全国结合、古典风韵与现代视野结合的鲜明办学特色和良好发展局面。
师资队伍实力深厚,年龄、职称、学缘结构合理。现有教职工102人,其中教授31人、副教授2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50%以上。现有国家社科基金会议评审专家1人、通讯评审专家10人、成果鉴定专家16人,四川省“千人计划”特聘教授1人,四川省“万人计划”专家2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6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5人、四川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2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51人。
现有汉语言文学、秘书学、汉语国际教育3个本科专业,皆为一本招生。其中,汉语言文学为国家特色专业、首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秘书学、汉语国际教育为四川省一流专业建设点。197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是国家恢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后首批研究生培养单位,现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同时招收学科教学(语文)、汉语国际教育等专业学位研究生。
学院现在为四川省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四川省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四川省民族地区师资培训基地、四川省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基地。
学院现有1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区域文化研究中心),1个处级实体科研机构(写本学研究中心),1个四川省首批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古代文学特色文献研究团队),1个省级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1个校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西华师范大学国学院),2个实体科研机构(古籍整理研究所、巴蜀文化研究所),4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现代诗歌与诗学研究团队、文学知识学研究创新团队、中国古代文学与学术研究创新团队、宗教文献语言研究创新团队),
学院坚持科研强院,以高水平科研支撑高素质人才培养。十三五期间,文学院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8项(其中,2016年8项,含重大1项;2019年7项,含重点1项),在川渝两地高校中文专业中仅次于四川大学文学院的38项,领先于西南大学文学院的23项、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的21项和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的15项。
就业质量保持在90%以上,考研率提升到今年的31.63%。在全国高校各种师范本科教学技能大赛中,本专业学生屡创佳绩,近年来获语文组特等奖4项, 一等奖8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其中16本科生谢娜、17级本科生李安叙在本校读研后参加第二届、第三届全国教育硕士师范技能竞赛,皆获该项比赛第一名。
学院有近80余年本科生培养历史,40余年研究生培养历史,为国家输送毕业生逾2万名。在高教界,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祝尚书教授,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前副所长、新闻出版署重大科技工程项目“中华字库工程—石刻文字的搜集与整理”负责人、博士生导师毛远明教授,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前院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博士生导师杨文全教授,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新闻出版总署“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博士生导师董天策教授,四川大学社科处处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博士生导师傅其林教授,中国散曲学会会长、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首席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赵义山教授,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前院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徐希平教授等,皆为文学院为学界培养的翘楚。基础教育界有以四川最好高中成都七中校长易国栋为代表的中学校长、副校长50余人;以重庆市教科院钱金涛研究员为代表的特级、高级教师100余人,形成了著名的“三个三分之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