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医科大学位于乌鲁木齐市风景秀丽的雪莲山脚下,是新疆唯一一所部委省共建的医学高等学府。
历史沿革
新疆医科大学的前身新疆医学院,是国家“一五”计划156个重点项目之一。1954年7月,新疆医学院开工建设,在党中央关怀下,中央卫生部先后从北京、上海、山东、江苏、辽宁等15个省市抽调上百名教学、医疗、管理干部支援建设。1956年10月,新疆医学院开始招生。1998年6月,新疆医学院与新疆中医学院合并,成立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8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原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共建新疆医科大学的意见》,学校正式成为部委省共建高校。
机构设置
学校现有2个主校区,下设26个院(部),有8所直属附属医院,7所非隶属附属医院。另有18所教学医院,95所实习医院,45所专业实习基地。
学科专业
学校建立了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培养体系,涉及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5个学科门类。现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学科入选自治区“十四五”重点学科建设序列。现有开设29个本科专业,其中有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自治区级重点专业,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临床医学是新疆首个跻身ESI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最新千分位排名为2.07‰,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千分位排名分别为6.88‰和9.84‰。
科学研究
2021年至今,学校各类科研项目2975项,获得经费102859.39万元。其中,纵向项目2662项,经费91552.25万元;横向项目313项,经费11307.14万元。获各级各类科技成果奖110项,其中省级科技成果奖68项。发表SCI论文1916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644篇,获得有效专利2485项,成果转让23项,转化合同金额约800万元。
教学科研平台
学校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1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自治区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1个。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60个,其中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1个,科技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科技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9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8个,自治区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3个,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十四五”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自治区教育系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与实践基地1个,自治区引才引智示范基地1个,自治区科普教育基地7个。
在校人数
现有各类在校生34872人,其中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19898人(本科生19407人、专科生491人),硕士研究生5257人,博士研究生785人,专升本和专科层次继续教育学生8514人。
学校是自治区首批来疆留学高校示范基地、首批接受政府奖学金的高校,被教育部授予来华留学生教育先进集体,现有各层次学历教育留学生418人,已培养了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等41个国家的2600余名国际学生。
师资队伍
学校专任教师1737人,其中博士、硕士学位1510人,占86.93%;高级职称908人,占52.27%;博士生导师418人,硕士生导师1426人。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国医大师1人,全国名中医4人。有自治区级教学名师18人、教学能手15人。5人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7位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人,“全国劳动模范”4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0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1人。
医疗服务
学校所辖8所直属附属医院,6所为三级甲等医院,2所三级医院尚未评定等级。2024年4月,自治区设立新疆国际医疗中心(新疆国际医院),隶属新疆医科大学管理。8所直属附属医院总占地面积70.6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1.43万平方米,总编制床位10020张,实际开放床位13747张。现有国家级重点专科26个,自治区重点专科97个,自治区临床研究中心18个。对口支援县级医院27所,覆盖9个地区、21个县市。与546所医院建立医联体协作关系,牵头组建78个专科联盟,搭建305个远程医疗协作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