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财经大学是国家布局在西部地区重要的财经类院校,是黄河流域上游唯一一所具有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的财经大学。学校起始于1952年成立的甘肃省人民政府行政干部学校;1958年,升格为甘肃财经学院,隶属甘肃省人民政府领导,实施本科教育;1981年,成立兰州商学院,先后隶属原国家商业部、国内贸易部领导;1998年,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甘肃为主的管理体制;2001年,甘肃职工财经学院并入兰州商学院;2002年,甘肃冶金工业学校并入兰州商学院;2004年,甘肃省计划学校并入兰州商学院;2003年,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5年,更名为兰州财经大学;2018年,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23年,获批设立统计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现有和平、段家滩、东岗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7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73万多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123.6万元。校园绿化面积31.54万平方米,被兰州市人民政府授予“花园式单位”。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50.8万册、电子资源888.2万册,是甘肃省重要的经济管理类文献资料信息中心。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2.5万人,其中,本科生近2.2万人,博硕士研究生3300余人,继续教育学员8000余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1469人,其中专任教师1125人,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教师543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1006人,专任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宣传文化青年英才、省部级优秀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学科带头人、甘肃省“飞天学者”、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130余人(次)。入选教育部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3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9个、省级高层次研究团队3个、省级教学名师13人、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名师7人、省级创新创业教学团队5个。
学校以发展“新财经”为导向,形成了以统计学为引领,以理论经济学为基础,以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为主体,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学、农林经济管理、设计学、新闻传播学等多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共同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有统计学、应用经济学2个甘肃省一流(特色)学科,有统计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管理学、设计学、新闻传播学10个省级重点学科,有统计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统计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有应用经济学、统计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设计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有工商管理、会计、金融、应用统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审计、新闻与传播、税务、法律、农业、公共管理、数字经济、社会工作、国际中文教育、翻译、电子信息、旅游管理、美术与书法2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在甘肃省属高校中最早获得MBA专业学位培养单位资格,具有“少数民族骨干高层次人才计划”、“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秉承“博修商道”的校训,弘扬“求实创新、开放包容”的校风、“厚德敬业、博学尚真”的教风、“勤学善思、明辨笃行”的学风,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设有67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8个,省级特色专业1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7个。有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省级一流课程66门、省级精品课程26门、省级教学成果培育项目57个。获得甘肃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甘肃省“课程思政”示范高校。金融学专业虚拟教研室入选教育部第二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入选全国第一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和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获批省级首批“众创空间”1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5个。建校70余年来,共为国家特别是西北地区培养和输送了16万余名经济管理类专门人才。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经济学院、会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金融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信息工程与人工智能学院、财政与税务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学院、艺术学院、商务传媒学院、外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中亚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创新实践教育中心)、体育教学部等20个教学单位。有甘肃省重点实验室3个、甘肃省第一批新型高端智库1个、“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智库1个、甘肃高校新型智库1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第三批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甘肃高校产业研究院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