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大学是四川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四川省首批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四川省首批工程硕博士校企联合改革试点高校。现有郫都、宜宾、彭州、人南、易三仓(泰国)五个校区,占地面积近4000亩,全日制在校学生3.8万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近5千人。学校是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全国易班共建示范高校,具有面向港澳台地区招生资格、面向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
传承红色基因,办学历史悠久。学校始建于1960年,时名四川农业机械学院,是为贯彻毛泽东主席关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重要指示,原国家农机部在全国布点并建成的5所农业机械本科院校之一。1978年被四川省确定为六所重点高校之一,1982年成为全国首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1983年更名为四川工业学院,1985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0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与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西华大学,2008年四川经济管理学院整体并入西华大学。学校坚持“立足四川、面向西部、辐射全国”的服务定位,秉持“求是、明德、卓越”的校训,传承“知难而进、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秉承“育人为本、学术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主动适应强国建设、治蜀兴川战略需求,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积极拓展国际交流合作,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办学声誉卓著。
学科专业齐全,彰显特色优势。学校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发展,历经60余年本科教育和近40年研究生教育的办学积淀,拥有工、理、管、法、经、艺、文、教、农、交叉学科10个学科门类,3个四川省“双一流”贡嘎计划建设学科、8个省级重点学科,4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推进以“现代农机”为牵引、以“大机械”“大食品”为基础的学科群协同发展,推动形成跨学科、大融合发展新格局。学校设有21个学院,75个本科招生专业(2024年),获批16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8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拥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9个,省级示范专业、特色专业、卓越工程师/卓越农林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等20余个。获批教育部新工科、新农科、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400余个;10个主题案例入库中国专业学位案例中心、专业学位教指委案例库。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9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78门,49门课程上线“新华思政”平台。
聚焦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学校始终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兴校办学的首要任务,强化通专结合,推进五育并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入选四川省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建有四川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校是“易班”全国推广第一所试点高校,“数字思政”育人平台多次获得上级表彰和推广。重视实践能力培养,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4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7个。重视创新能力培养,建有省级大学科技园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是四川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入驻粤港澳大湾区(佛山)先进制造业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近3年学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国内外重大学科竞赛中,获奖376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项960余项;在世界技能大赛“汽车技术”项目中实现我国该赛项上奖牌零的突破并获得银牌。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西华秋韵”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蜀学院”获批首批四川省高校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院。艺体教育成效显著,招收乒乓球、跆拳道、足球高水平运动员,奥运冠军陈龙灿亲自执教,乒乓球队多次获得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乒乓球项目团体冠军和个人前三名,啦啦操队获得世界啦啦操锦标赛第二名,“飙之梦”合唱团、大学生艺术团多次参加央视春晚等文艺演出。学生综合素质、专业本领和创新能力受到社会普遍认同和好评,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保持在90%左右,学校多次被评为四川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累计培养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行业专家、知名企业家、杰出管理者为代表的各类人才32万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