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需学科专业及代码:
数学(0701)、物理学(0702)、大气科学(0706)、力学(0801)、机械工程(0802)、光学工程(0803)、仪器科学以技术(0804)、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电气工程(0808)、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测绘科学与技术(0816)、交通运输工程(0823)、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0825)、兵器科学与技术(0826)、安全科学与工程(0837)、机械(0855)
招聘条件:
应聘人员应当具备下列资格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年龄一般为35周岁以下(1989年1月24日之后出生,其他年龄以此类推)。具有博士后工作经历者,年龄可放宽至38周岁以下;具有高校副教授以上职称者,年龄可放宽至40周岁以下。杰出人才、学科带头人、学科方向带头人、学科学术骨干的年龄可再适当放宽。
3.遵守宪法和法律,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4.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5.具有招聘岗位所需的任职资格、职业资格、技能要求和身体条件;
6.具有博士学历、学位(其中,2025届普通高校毕业生须于2025年12月31日前取得博士学历、学位证书,未按时取得者取消聘用资格);
7.具备招聘岗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或被开除公职的人员,涉嫌违法违纪正在接受审查调查的人员,尚未解除党纪、政务等处分的人员,在各级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和法律规定的其他国家考试中被认定有严重违纪违规行为尚在禁考期内的人员,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人员,聘用后构成回避关系的人员,以及法律法规规定不得聘用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其他情形的人员,不得应聘。
人才类别:
1.第一类 杰出人才
学术研究方向处于国内外前沿领域,在本学科领域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具有重要创新和重大影响的标志性成果或掌握关键性技术,具有雄厚的研发实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对学科发展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性构想,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学术地位的拔尖人才。
2.第二类 学科带头人
学术研究方向具有重要创新前景,在本学科领域开展原创性研究和关键性技术研究,取得重要标志性科研成果或在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重要成果,获得国内外认可的专业成就,对学科发展具有战略性和创造性构想,具备带领本学科在前沿领域赶超或保持国内外先进水平能力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3.第三类 学科方向带头人
在本学科领域取得公认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具有较好的学术发展基础和成长潜力且人才培养卓有成效,能够引领相关学科方向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4.第四类 学科学术骨干
在本学科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有较强的研究创新能力、水平和发展潜力,教学科研业绩突出的学术骨干。
5.第五类 博士
(1)第一类 紧缺专业博士
学校紧缺专业人士,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具有高水平学术论文2篇(其中业届公认的权威期刊论文1篇)或业界公认的顶级期刊论文1篇及以上;或得到同行认可且被校学术委员会认定的其他优秀成果。
(2)第二类 优秀博士
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福利待遇:
1.为各类人才提供富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丰厚的科研启动经费,提供高水平的实验平台及科研环境。
2.符合条件者可享受南昌市人才政策:具体参见南昌新“人才10条”。
3.聘用人员享受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待遇,统一纳入编制管理,待遇按有关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