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介绍: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旨在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回国(来华)工作,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项目资助:
1.资助强度:100-300万元;
2.资助期限:3年。
申报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出生日期在1985年1月1日(含)以后;
3.具有博士学位;
4.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5.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至2025年9月15日前,一般应在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等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不适用于通过中外联合培养方式取得海外博士学位的情况)。
在海外工作期间,同时拥有境内带薪酬职位的申请人,其境内带薪酬职位的工作年限不计入海外工作年限。
6.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7.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4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并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限项要求:
执行国家科技人才计划统筹衔接的相关要求。同层次国家科技人才计划只能承担一项,不能逆层次申请。
对于已申请2025年度上半年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的申请人,因时间结点原因导致不符合当时申请条件、但符合新增批次申请条件的,可申请新增批次项目;其他申请人不得在新增批次重复提交申请。
已申请2025年度其它同层次国家科技人才计划的,不得在新增批次申请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
待遇条件:
对于以安徽建筑大学为依托单位成功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的人才,除国家、省、市给予的补助与支持以外,学校还将提供以下待遇支持:
1.固定事业编制。项目入选者直接聘任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同时聘为易海杰出学者,增列为博士生导师并提供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招生指标。
2.优厚待遇体系。提供年薪制或岗位薪资+绩效年薪组合的薪酬方案,叠加标志性成果奖励,上不封顶。
3.充足科研支持。可获国家科研经费100-300万,学校配套稳定有竞争力的科研启动经费,支持举荐优秀青年人才自主组建科研团队,给予充足科研用房。
4.灵活聘用政策。支持人才与科研院所、企业交流互聘共享,助力人才深度开展科技创新和产业服务。
5.有力住房条件。按照易海杰出学者人才标准提供优厚的安家费,符合条件的可提供人才过渡房。
6.无忧生活保障。协助解决配偶工作,区域内拥有优质中、小、幼教育资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便利医疗条件,助力保障安心生活。
7.专业申报指导。配备专人全流程指导申报,业内权威专家辅导申报、答辩。
8.特别说明:对于进入会评阶段但未入选人员,若愿意入职我校,学校将结合人才引进政策和人才具体科研业绩及潜力,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待遇和科研条件,聘至易海精英学者及以上岗位,增列为博士生和硕士生导师。
人才需求学科方向:
土木工程、岩土工程、力学、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矿业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市政工程、消防工程、地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信息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人工智能、大数据、电子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核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物理学、统计学、数学等。
学校简介:
1.基本情况
安徽建筑大学是安徽省唯一一所以土建类学科专业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始建于1958年。学校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省行业特色高校培育单位、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省优秀教学管理集体、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省高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文明单位。
2.人才队伍
现有专任教师1254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1185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00人),博士生导师46人,硕士生导师770人。拥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48人,国家级、省级教学团队30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1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皖江学者特聘教授等地方性领军人才45人,享受国务院、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17人。
3.学科建设
设有13个学院(部),本科专业涵盖工、管、理、艺、文、法、经七大学科门类。全日制本科生18900余人,研究生2900余人。现有1个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1个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8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安徽省高峰学科,2个高峰培育学科,工程学学科、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拥有1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1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8个国家级、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院)、4个省部级国际交流与合作基地、2个安徽省高校智库。
4.学科优势
学校紧紧依托“大土建”学科优势,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并实施学科特区、人才特区、科研特区联动工作机制,在节能环保、城镇化与徽派建筑、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智慧城市、城市管理、地下工程、公共安全、先进建筑材料等重点领域,形成了多个具有较大影响、特色鲜明的科研方向和学术团队。近年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科基金项目330余项,省部级科研课题161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3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中国发明专利金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