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组简介:
研究组处于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校测试中心和学院平台设施完备,学科设置齐全,前沿和交叉研究活跃。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位于宜居、宜学、宜研的光明区科学城,周边拥有中国散裂中子源、深圳综合粒子设施、国家超算深圳中心、材料基因组设施、特殊环境材料器件科学与应用研究设施、脑解析与脑模拟设施以及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光明高等研究院、深圳医学科学院、深圳湾实验室、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新型科研机构。到2025年,光明科学城将初步形成世界级科学城的核心功能;到2035年,将基本建成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
先进材料与柔性电子研究组创建于2024年4月,位于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柔性电子学院。研究组目前有1位博士导师、1位博士后,1位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即将有1位博士后、1位博士生、1位硕士加入。组长为陈少华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本科和博士毕业于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师从朱美芳院士。2016-2019年在清华大学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师从成会明院士。2019-2024年在新加坡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任研究员,合作导师Lee Pooi See院士。目前主持中山大学引进人才项目,曾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作为核心骨干参与国防基础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新加坡国家研究基金项目。已在Chem. Rev., Nat. Nanotechnol., Adv. Mater., Nat. Commun., Adv. Energy Mater., Nano Energy, Adv. Science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被引2500余次;获授权发明专利9件;合著论著1部。担任Energy Storage Mater., ACS Energy Letters, J. Am. Ceram. Soc.等期刊独立审稿人。
本研究组目前研究方向为先进材料的制备、改性、组装和柔性电子器件开发(柔性电源、软体致动器、柔性传感器、柔性电子元件、柔性导热膜等)。研究组实验室已配备材料制备设备(反应釜、烘箱、管式炉、超声分散机、研磨机等)、加工成形设备(3D打印机、纺丝机、刮膜机、热压机)、器件组装设备(手套箱、热压机等)以及性能表征仪器(偏光显微镜、万能试验机、四探针仪、电化学工作站、石英晶体微天平、热像仪、位移传感器)等基本设备,能够保证实验的顺利开展。
诚挚欢迎具有材料、纺织、化学、化工、物理、电子、信息、能源、环境、生物、医药、机械、农业、海洋等专业背景的博士毕业生加入研究组,共同探索先进材料和柔性电子科技前沿,开创新发现、新理论、新材料、新技术、新应用,为造福人类和地球贡献智慧和力量。研究组成员可结合个人兴趣和研究组方向选择课题,开展创新研究。研究组注重成员综合能力的培养,为成员的成长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此外,研究组与国内外著名大学(清华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中科院、法国CNRS等)和相关知名企业(华为、比亚迪等)保持密切联系,可推荐优秀成员继续深造、进入学术界或企业界工作。
岗位要求:
1.博士专业属于材料、纺织、化学、化工、物理、电子、信息、能源、环境、生物、医药、机械、农业、海洋等领域;即将获得博士学位,或已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年龄不超过35岁,特别优秀者年龄可适当放宽;
2.对科研有浓厚兴趣和热情;拥有强烈的进取心和责任心;遵守学术规范和道德;善于沟通交流,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3.具备扎实的科研功底,拥有开拓创新精神;以第一作者(含共同第一作者)发表过高水平学术论文;具备良好的英语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岗位待遇:
1.中山大学、广东省、深圳市为博士后提供丰厚的薪资补贴(33-50万/年,以最新政策为准),以及子女入学(中大附属学校)、附属医院医疗等福利待遇。此外,研究组将根据个人工作能力和成果发放额外补贴和绩效奖励;
2.符合以下条件者可申报逸仙博士后(综合薪资补贴约50万元/年,出站后可优先申请学院教职岗位):
(1) 国内优秀博士依托中大申报并入选国家博士后创新计划(博新计划),可申请博新类逸仙博士后岗位,综合年薪50万左右;
(2)全球(含国内)著名大学或著名专业(通常世界排名100以内)的优秀博士,可申请博优类逸仙博士后,综合年薪50万左右,共资助3年;海外博士毕业生若入选国家或省级海外引才项目,额外提供一次性安家费3万元;
(3)依托中大申报并入选国际联培博士后项目,可申请博优类逸仙博士后, 综合年薪50万左右,资助3年;回国后在我校任教,一次性补助30万。
3.海外高校毕业的博士可申请广东省海外博士后人才支持项目(省补贴60万,出站留粤补贴40万)、深圳市海外博士后在站生活补助(具体以最新政策为准);
4.支持申报博士后创新人才计划(博新计划,获批后可申报逸仙博士后)、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
5.支持申报国际交流项目,包括国家公派博士后项目、香江学者计划、广东省青年优秀科研人才国际培养计划博士后项目等,具体情况可查阅相关政策;
6.出站后留深工作,可申请博士后留深生活补贴(36万,分3年发放);出站留光明区工作,可额外申请光明区生活补贴(30万,分3年发放)。表现优秀并取得突出科研业绩者,可申请教研岗(预聘-长聘制)教师;
7.在站期间或出站后留光明区工作,可申请光明区青年科技人才资助: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的负责人,给予为24万元生活资助(分3年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负责人,给予60万生活资助(为期4年,每年15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负责人,给予60万生活资助(为期3年,每年20万)的生活资助;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或重点项目负责人,给予100万元(为期5年、每年20万元)的生活资助;承当揭榜挂帅科技项目主要负责人,项目执行期内给予每年10万生活资助;
8.对在站期间获得“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或“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的博士后人员,且出站后6个月内与本市单位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再按国家资助标准给与1:1经费资助,不超过3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