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合作导师介绍:
1.关贺元教授
暨南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副院长,光电工程研究所所长,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广东省杰青,广东省科协“青年科技人才”,“暨南双百英才计划”暨南杰青,暨南大学“优秀青年教师”,担任广东省光学学会光学薄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xx重大专项专家组成员和CSTM光学薄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等。主要面向国家重大的需求,聚焦微纳光电集成器件和芯片研究。已经在本领域重要刊物发表SCI论文6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6项。主持国家级项目9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重点专项6项),省部级项目10项以及厅局级项目6项。指导研究生获国家创新创业级奖5项,省部级奖10项,厅局级奖10项。担任Research和Chip等权威期刊青年编委。
研究方向:微纳光电器件、集成光电调制器件、智能光电探测器件、超结构铌酸锂器件与芯片。
2.卢惠辉教授
暨南大学电子研究所所长兼光电工程系主任,教授/博士/博导。专注微纳光电混合集成与器件研究,已在Light、Nano Letters、 LPR等权威期刊发表60 余篇学术论文。主持 3 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及课题、1项国家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广东省杰青、特支计划等多项省级课题,并获国家重 大专项优秀课题奖和省学位与研究生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多次在 Photonics West、Cleo、CIOP、Meta、PECS、ACP、PIERS等国际学术会议担任专题主席或受邀作报告。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光电信息科学 与工程)负责人、广东省光电信息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也是Nature Physics、Light、Nature Communication等多个国际权威期刊审稿人。
研究方向:光波导集成芯片与器件、高速光子芯片与器件、铌酸锂光子器件、微纳加工与集成制备技术
应聘条件:
1.遵守宪法和法律,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身心健康;
2.具有国内外知名高校或科研院所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年龄一般在35周岁(含)以下;
3.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学术潜力,有较好的原创性成果,如在本学科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等;
4.从事微纳光电器件研究,集成光子学、超结构光子学与技术、智能光电探测器件等研究优先。
5.具有独立科研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科研成果突出。
薪资待遇:
1.提供岗位生活补贴、合作导师团队助研经费;
2.享受学校公费医疗待遇,学校附属三甲医院年度体检和高水准的医疗保障服务;
3.子女可直接入读学校附属幼儿园、小学和中学,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4.在站期间可参评高级职称,单独评审;
5.学校提供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和工作平台,全方位支持博士后申报各类科研项目;
6.学校接收博士后及其子女落户广州,享受一线城市配套资源和发展机会。
发展通道:
1.学校设立“暨南英才博士后项目”,为博士后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长远的发展通道,将优秀博士后作为学校教学科研岗位的储备人才进行培养,培养期三年。优秀博士毕业生或在站期间取得优异科研成果的博士后均可申请。
2.暨南英才博士后在站期间,可授予“特聘研究员”、“特聘副研究员”的学术称谓。英才博士后出站后,学校将择优遴选一定比例留校工作。留任学校教学科研岗位的,博士后在站工作时间纳入留校工作首聘期,直接通过首聘期考核。
出站条件:
全职博士后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达到下列条件之一,方可申请出站
1.以暨南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本人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 A1 类(中科院一区和二区)期刊至少发表 1 篇论文或在 A2 类期刊至少发表 2 篇论文。
2.以暨南大学为依托单位的其他科研成果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主持一项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项目;
(2)主持一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项目(属于省部级项目);
(3)作为第一发明人获专利发明授权;
(4)作为核心成员获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科研奖励,其认定依照学校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