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收方向:
1.药学(二级学科: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生物学(二级学科: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基础医学(病原生物学)。
基本条件:
1.年龄不超过35周岁;
2.具有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心健康;
3.获得博士学位后的年限一般不超过3年;
4.为博采众长,鼓励人才流动、学科交叉,严格控制招收院校博士毕业生和工作人员在院校同一级学科流动站做博士后;
5.委托代培、定向培养博士和在职人员、现役军人申请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须征得有关单位同意;
6.申请者能够保证在站期间全时从事博士后研究,在职人员须全时脱产到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7.进站时原则上要求有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专业期刊杂志上发表或被正式接受的研究论文;
8.鼓励在国外(境外)取得博士学位的优秀毕业生来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岗位待遇:
1.为加强科研博士后培养,院校设立了优秀博士后人员专项资助计划,资助经费由院校、合作导师共同筹集,用于博士后薪酬待遇发放,社会保险和公积金的缴纳。
导师介绍:
李卓荣,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药物设计、合成与构效关系研究及新药研发。
专业研究领域:专业领域为药物化学,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抗菌、抗病毒、抗肿瘤及抗骨质疏松等药物的分子设计、构效关系研究与新药研发。先后负责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课题、重大新药创制等国家科技项目十多项,牵头主持“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化学药临床前研究”课题。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重大新药创制综合大平台及品种课题、比尔盖茨基金会重大课题等多项。多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60多篇。通讯/并列通讯作者论文在Autophagy、Hepatology、Phytomedicine 、J. Med. Chem 、Eur J Med. Chem.、ACS Infectious Diseases、Bioorgan Med Chem、Front Neurosci、Front Pharmacol、J Alzheimers Dis.、Fututre Medicinal Chemistry、Molecular oncology、Life Sci、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Molecules、RSC Advances、Cancer Chemotherapy & Pharmacology、Tetrahedron Letter等刊物发表。与企业合作开展新药品种的研发,临床研究中1类新药1项,临床前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