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介绍:
医学博士、医学博士后、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急危重症研究所所长、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一流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兼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急诊学教研室主任、急诊医学科主任。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首届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岐黄学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上海市名中医、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杰出专科医师、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上海市思政教学名师、上海市教育系统“比翼双飞”模范伴侣、湖北省“楚天学者”、重庆市医学领航人才、青海省“杰出人才”。聘任湖北中医药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北中医药大学“楚天学者”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杏林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疫病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研究生导师)、新疆医科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国际医药大学特聘教授、北欧中医药中心特聘教授。是国家中医高水平重点学科、国家区域诊疗中心、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国家中医紧急救援基地、上海市重要薄弱学科、上海市重点临床专科等学科带头人。
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急症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学会急诊分会全国常委兼中西医结合急重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全国常委兼中西医结合学组组长和重症学组副组长、上海市医学会急诊分会副主任、上海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中医急诊医联体主席兼上海市中医急诊医联体主席等国内外学术和社会职务。
近年以第一完成人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奖一等奖、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科研奖励10余项,以课题负责人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课题2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主编学术专著12部、全国规划教材13部,专家共识、指南与诊疗方案26部、发明专利11项。
研究方向:
1.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感染性疾病。
2.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脑病。
3.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开展中西医结合研究。
招聘要求:
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无学术不端行为,热爱科研事业,具备严谨的科研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2.已获得或即将获得基础医学、基础药学、流行病学、兽医学、植物病理学、植物学、生物工程、微生物与免疫学博士学位,且获得博士学位时间不超过3年,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
3.3年内在本学科领域以第一作者身份或通讯作者发表过具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至少1篇SCI论文,IF≥5分),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与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
薪酬福利:
1.基础薪酬:全职博士后实行年薪制,年薪约40万元(税前),缴纳社会保险和公积金。年薪制或博后津贴享受期一般为2年。
2.项目叠加:博士后在站期间以本院第一署名发表论文、获得项目参照医院内部文件另行予以奖励。对于入选特定人才项目的优秀人才,国家资助、上海市资助与本岗位薪酬叠加发放。
3.科研保障:提供良好的科研办公条件与充足的科研经费支持。
4.项目支持:研究所支持博士后申报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中国科学院“特别研究助理资助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上海市“超级博士后”及各类科技项目和青年人才项目等10余项。
5.生活保障:对于符合上海市相关政策要求的博士后,可申请办理上海市户籍。
6.晋升空间:本次招聘岗位为科研博士后,在站时间为2年,期间即可申请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出站考核优秀者(在站期间有高水平成果;积极争取国家级、省部级等课题; 独立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协助完成课题组项目、奖励、人才申报相关工作)可留所工作。
7.合作交流:提供与国内外顶尖科研团队交流合作的机会,助力博士后拓展学术人脉,提升学术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