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应聘条件:
1.医学影像学专业:具有(或即将具有) 医学影像学专业或学术型博士学位,原则上博士毕业三年内;
2.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统计学等相关专业。
3. 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等非医学专业:具有较强的编程能力,精通Matlab或Python,具有神经影像学、大数据或机器学习研究经验者优先;
4. 年龄原则上在35周岁以下;
5. 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踏实、勤奋、有上进心;
6. 符合人社部及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南昌大学、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博士后招聘的业绩能力条件及招聘岗位的具体要求;
7.录取后,考核按照南昌大学及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相关规定执行。
8.全职。
9.以第一作者发表过SCI文章,或编程能力较强。
10.执行力较强,能按时完成老师交代的工作,并及时给与反馈。
博士后薪酬与福利:
1.收入1:全职博士后实行协议年薪制,基础年薪分为16万、40万及60万/年三档,优秀者年薪最高60万元/年(税前)。
2.收入2:发表学术论文及申报课题,可与本院职工享受相同的文章、课题奖励政策(医院+科室双份奖励)。此部分奖励丰富。
3.收入3:博士后16万/人。
4.在站期间,按医院科研经费及绩效发放相关规定享受科技绩效及课题经费配套。
5.享受医院在职非事业编制人员相同的社会保险,以及一般性补贴等待遇。
6.子女教育可参照医院教职工子女,在南昌大学附属中小学和幼儿园办理入学入托。
7.在站期间,可按规定申报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资格。在站期间,算工龄。
我们的研究领域与资源:
1.科研条件与资源:
(1)强大的技术团队支持及手把手文章指导。
(2)数据:50万临床大数据库+300T影像学数据库,入职即可开始写文章。
(3)数据处理培训与指导。
(4)脑机接口或脑电相关方向可与澳门大学团队联合培养。
(5)技术支撑:团队自主开发了一键式数据分析平台,具有强大的工科背景团队。
(6)团队:科室科研氛围浓厚,科室研究生、博士生几十人,优秀者可配备学生带队。
2.我们的研究领域:
(1)临床大数据挖掘,基于人工智能的痴呆早筛预测模型开发及临床转化;
(2)基于脑机接口等技术的睡眠调控及可穿戴痴呆干预设备开发及临床转化;
(3)神经影像学+影像组学策略人工智能研究=可解释机器/深度学习;
(4)大数据+基因=智能诊断研究;
(5)多标记疾病预测(基于临床大数据或功能影像学大数据);
(6)心血管影像学研究;
(7)其他,等你来扩展。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医学影像中心博士后导师介绍:
戴西件(经费资助),男,医学博士、博士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学影像中心行政副主任,智能医学影像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澳门大学及南昌大学硕士生导师,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博士后合作导师。
江西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江西省“赣鄱英才计划”创新高端人才-医疗卫生类青年项目(原省双千计划)、江西省D类高层次人才、省333人才、“暨阳英才计划”领军人才、太湖人才等。在JAMA子刊(IF=13.8)、Small(IF=13)、Imeta(IF=23.7)、NeuroImage、Epilepsia、Sleep等国际顶级期刊已发表SCI学术论文约40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级及以上课题10项,参加省级以上课题13项(各类在研经费约200万)。获得省自然科学进步奖1项、省教学成果奖青年培育项目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2个。牵头和参与制定专家共识各1个,执笔参与制定指南2项,参编专著2本。申请知识产权61项。
担任Imeta(IF=23.7)、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IF=16.7)、Cell Proliferation、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VIEW(IF=9.7)等国际期刊,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国内期刊青年编委。担任中国睡眠研究会第三届青年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卫生健康技术推广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康复医学会脑功能检测与调控康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整合医学学会医学创新和转化分会常务委员;江西省康复医学会第三届脑血管病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医学图像计算青年研讨会(MICS)委员会委员等。
龚良庚(合作博士后导师),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影像中心主任、南昌大学联影医疗前沿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江西省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西医学院首届影像本科毕业生,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一直致力于影像诊断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率先在江西建立了心血管影像的临床与科研团队。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江西省自然基金重点、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6项。发表SCI及核心期刊学术论文60余篇,参编专著5部。曾荣获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江西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奖一等奖、江西医学院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江西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导师、南昌大学二附院优秀硕士生导师、南昌大学优秀班导。国际心血管磁共振协会中国区委员会委员、国际心血管 CT 协会中国区委员会委员、国家心血管病专业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心血管影像专家工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磁共振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血管磁共振常务委员、中装协会磁共振装备与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影像分会常务理事。江西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任委员,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磁共振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医师协会放射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医师协会核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睡眠医学会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亚洲心血管影像学会(ASCI)会员、放射学实践杂志青年编委、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磁共振成像杂志、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中国CT与MRI杂志、实用癌症杂志编委;Int Heart J、中华放射学杂志、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等审稿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