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雷力集团联合北京工业大学共同招聘博士后,目的是为了培养多学科高素质博士后人才,增强跨学科多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能力,提升前沿性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企业和高校在基础研究和新技术转化的各自优势。非常期待能与您开展深度合作!
博士后待遇:
1.薪酬:执行年薪制,年薪30-35 万;
2.绩效:根据博士后在站工作情况补充发放绩效;对于获批课题、发表文章、专利等,发放科研绩效;
3.人事关系:与北京工业大学联合培养,人事关系在北京工业大学,由北京工业大学缴纳医疗、养老、生育、失业、工伤保险及公积金等;
4.户口及子女教育:进站后由北京工业大学负责户口落户,出站后可在北京雷力公司落户。如果有子女,由北京工业大学解决孩子上学问题;
5.住房及补助:由北京工业大学提供公寓住宿,如果不住宿,给予2000 元/月补助;
6.奖励:北京雷力集团设立优秀博士后等奖项,获评发放奖励;
7.其他:工作24 个月出站。
基本申报条件:
1. 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较强的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意识;
2. 相关专业博士应届毕业生;
3. 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具备良好的英文交流、阅读、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能独立负责完成课题研究工作;
4. 博士应届毕业生或博士往届毕业生(毕业不超过一年),年龄不超过35 周岁;
5. 除上述要求外,还需满足:
(1)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研究博士后(1 名):微生物分子生物学专业,熟练掌握微生物菌株高通量筛选、熟练操作荧光定量PCR 仪器,研究微生物细胞成分的物理、化学的性质和变化以及这些性质和变化与生命现象的关系,比如基因的结构、复制、转录、翻译、表达调控和表达产物的生理功能,以及细胞信号的转导等相关研究;
(2)学术成果要求:要求博士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相关领域发表SCI 论文≥1 篇,且通过博士后遴选工作委员会评审。
进站时间:
2025年博士后进站时间为1 月、7 月。
出站要求:
开展与北京雷力公司相关的技术研发项目,出站时要求发表3 篇SCI 论文或国内核心期刊,其中第一作者的至少1 篇。
附北京工业大学导师团队及北京雷力海洋生物新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北京工业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创建于1960 年,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艺术、教育相结合的多科性市属重点大学。1981年成为国家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5 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96 年通过国家“211 工程”预审,正式跨入国家二十一世纪重点建设的百所大学的行列。学校于2017 年正式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2022 年顺利通过首轮建设评估并进入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10 个学科跻身QS 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前500,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社会科学总论、物理学和地球科学9 个学科进入ESI 全球前1%,工程学进入ESI 全球前1‰。
博士工作站指导导师及团队:孙继红及研究团队,多年来主要从事纳米多孔材料和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合成与表征,多相催化以及精细化学品合成等研究工作。以清洁替代燃料生产和基本精细有机化学品合成的绿色化为导向,从分子工程设计和化学裁剪的角度,应用化学方法,合成具有仿生结构的无机纳米介孔材料,重点针对绿色化学工业和环境友好化学过程,进行以表面科学为基础的新催化体系和新制备方法的开拓,以及催化剂制备、结构和性能间的系统研究。围绕重要的工业催化反应如C1 分子或石油裂解在催化转化过程中的催化化学基础与过程化学研究,进行新催化体系和新制备方法的开拓,反应动力学和机理以及催化剂制备、结构和性能间的关联。同时,以开发高附加值医药、农药、食品和各种添加剂的中间体为目的,着眼于绿色化学与工业,探索环境友好化学过程,为工业过程开发提供关键的催化剂技术基础。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七十多篇,其中30 多篇被SCI 所收录。其中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 Chemical Communication, Journal of Material Chemistry 以及Langmuir 等刊物上的论文已被欧美等十几个国家的国际著名材料化学专家和催化化工专家引用50 次以上。
北京雷力海洋生物新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雷力)成立于1993 年,是集新型海洋生物制品的研发、生产和国际、国内营销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集团。涉及海藻类生物农业技术研发,微生物菌剂及酶制剂研发,生物基土壤改良与修复技术研发等,拥有发明专利30 余件,多项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曾独立承担或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京市重大研发课题、北京市科协乡村振兴等10 余项,具备高效液相色谱仪、PCR 荧光定量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大型仪器设备20 多套。
如遇政策调整将随时更新,最终解释权归北京雷力集团人力资源处、北京工业大学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