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导师:郑风珊,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2022年5月加入华南理工大学自旋科技研究院/电子显微中心。先后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和亚琛工业大学取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15-2022年在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Ernst Ruska电镜中心从事博士/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透射电镜电/磁成像与电子显微学方法及其在功能材料中的应用。迄今,共发表SCI论文39篇,高被引论文4篇和第一/通讯作者论文18篇,包括Nature, Nat. Nanotech., Nat. Phys., Nat. Commun.和 Phys. Rev. Lett.等。2022年获选海外高层次人才、于利希卓越奖,2018年获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
合作导师:唐鹏翼,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青年研究员
2018年于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获材料科学博士学位。随后在西班牙国家高等科学研究委员会和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进行博士后和洪堡博士后研究。2021年6月加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长期从事新能源和光电催化材料表界面与机理研究,在nature, nature energy, nature catalysis, joule,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nature communications, science advances, advanced materials, materials today等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72篇,被引4900余次,谷歌学术h-index: 41。获中科院百人b、上海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德国洪堡学者、中国优秀自费留学生等奖励和荣誉。
招聘研究方向:
电磁场与催化耦合
要求:
1.物理、化学、材料、电子信息、生物等专业,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的博士,或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应届博士;
2.遵纪守法,热爱高等教育事业,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品行和职业道德,年龄一般在35周岁以下;
3.毕业于国内外知名高校,一直在领域前沿工作,符合团队科研方向,对所在领域有深刻的了解,具有较高科学素养;
4.具有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工作风格扎实严谨,能流利使用英语交流。
5.符合华南理工大学有关博士后管理规定。
待遇:
1.由国家、省市、学校、导师共同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不少于31万元的岗位年薪,上不封顶;获得“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海外青年博士后人才引进计划”等博士后人才项目的税前年薪可至47万元;学校另缴纳单位应缴的社保;
2.广州市提供可自主支配的2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
3.提供租住公寓(无租住房分配时发放住房补贴);为子女提供附属中、小、幼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
4.博士后出站选择留粤工作的,给予20-50万安家费(与广东省单位签订3年劳动合同);
5.享受学校公费医疗等福利待遇;
6.可按广东省、广州市人才政策办理相关人才绿卡,享受社会保险等人才公共服务,并在出入境、医疗、交通等方面享受优先便利服务;
7.支持博士后在站期间申报国家和广东省的各类博士后人才项目和研究项目;
8.其他待遇:
(1)可享受年度科研绩效奖励;
(2)拥有优越的工作环境和境内外合作交流机会;
(3)对于优秀的出站博士后可以考虑留任研究系列或预聘-长聘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