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简介:
1.张兴平博士,二级研究员,国家级重点人才工程人选,山东省人民友好使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潍坊市“一事一议”人才,曾担任先正达科技院士、首席科学家等职。博士毕业于美国克莱姆森大学(Clemson University),长期致力于作物育种研究,在瓜类作物特别是西瓜品种选育、基因组和种质创新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育成了一系列西瓜领域的标杆性品种,如西农8号、Colorado Crimson、Pure Heart小无籽西瓜系列品种、Fascination、Crisp Delight、Manchester、El Ghali等。先后获得15项美国专利、4项中国专利、11个美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权、4个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权,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先正达科学技术奖,2018年国际葫芦科大会授予“终身成就奖”。相关成果在Molecular Plant、Nature Genetic等期刊发表;
2.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平台:聚焦农业发展关键领域,围绕良种培育与技术创新,全力推进以下工作,1.优良种质创制与新品种选育:深入开展小麦、特种玉米、西瓜、甜瓜、南瓜、黄瓜、番茄及大白菜等农作物的研究工作,运用前沿生物技术和传统育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创制优质种质资源,选育高产、抗病、抗逆、优质的新品种,提升农作物的综合性能和市场竞争力。2.性状发掘研究:开展作物性状的深入挖掘,精准定位与重要农艺性状相关的基因,进行基因克隆及功能验证工作,揭示基因调控农作物生长发育、抗逆性、品质形成等方面的内在机制,为农作物遗传改良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3.性状快速转育:运用先进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细胞工程技术等,加速优良性状在不同品种间的转移和聚合,缩短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率,培育出能够满足多样化需求的农作物新品种。4.育种新方法开发:积极探索和研发前沿的育种技术和方法,融合多组学技术、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建立高效、精准的育种体系,为作物遗传改良提供新的技术支撑。5.基因编辑创制新种质: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农作物进行精准改良,实现对目标性状的定向调控,创制具有突破性性状的新种质资源,拓宽农作物的遗传基础,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种质资源。6.育种人才培训与技术服务: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开展专业的育种人才培训工作,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同时,积极开展技术服务,为农业企业、种植户等提供技术指导和解决方案,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岗位职责:通过生物信息学等开展相关作物育种科研工作
基本任职条件:
1.具有博士学位和学历、品学兼优、身心健康、年龄在35周岁以下(不含35周岁);
2.获得博士学位年限一般不能超过三年;
3.必须保证录用后全时从事博士后研究;
4.如属在职人员,经录用后人事关系必须转入研究院。
专业要求:
1.获得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物信息学等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
2.需具备生物信息学基础;
3.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发表过生物信息方面有影响力的研究论文,具备独立开展课题研究能力。
薪酬待遇:
1.研究院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签订劳动合同,享受五险一金,提供餐食补贴,提供免租金住房或租房补贴;
2.潍坊市对符合条件的新进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按实际在站月数给予每人每月5000元生活补助、期限最长为2年;
3.鼓励协助申请各类科研项目,优秀者推荐申请山东省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