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平台:依托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ž四川省人民医院及心血管病研究所
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建于1941年,其前身四川省公立医院是中央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013年,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共建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成为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医院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华医学会现任及候任主委4人。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是四川省甲级重点学科、国家心血管疑难急重症诊治中心之一。心血管病研究所是首批四川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具备完整的小动物体内、体外电生理实验平台,包括超高分辨率小动物超声仪、小动物心电生理信号记录系统、Langendroff离体心脏灌流系统、膜片钳、流式细胞仪、Powerlab电生理采集系统及分析软件、大数据的存贮和分析的计算服务器(DELL R740)以及常规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室设备。
合作导师及课题组简介:
合作导师李小平,医学博士,长期从事心肌病和心律失常的临床队列及遗传学研究。先后获四川省青年科技奖、四川省人才计划入选者、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担任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青年委员、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专委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主持科研课题2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1项等。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包括并列)发表SCI论文40余篇。课题组拥有各种心肌病的临床队列样本达到10000余例,核心队列已随访达12年。同时,长期进行心肌病和心律失常家系及散发患者基因测序以及临床心脏标本的单细胞、转录组、代谢组及蛋白质组学等测序,尤其是单细胞测序,目前已检测了多种心脏疾病的临床标本达到50余例。在基础科研方面,利用临床筛选出来的候选致病基因,构建了多个点突变大鼠模型,通过小动物超声、DSI心电遥测系统、心内电生理检查、膜片钳、多组学检测以及分子生物学实验等,进行体内外功能学的验证工作。
进站条件:
年龄不超过35周岁,近3年获得博士学位或应届博士毕业生,发表过相关SCI收录论文。主要从事以下研究方向:
1.单细胞、转录组、代谢组、蛋白质组、全外显子组等多组学数据分析;
2.利用CRISPR/Cas9技术,或通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利用iPSC重编程技术构建体外基因点突变细胞模型,以及构建相关点突变基因大鼠模型,进行相关的功能学验证;
3.细胞膜片钳、小动物电生理及常规分子生物学实验等;
4.大数据、人工智能构建临床队列的预测模型及开发软件。
在站待遇:
1.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基础年薪,单位缴纳五险一金。
2.享受各级博士后叠加项目资助。入选国家级或省级博士后人才计划或相关项目,按政策享受国家级省市资助,包括年薪支持、项目经费资助等,相关奖励金额上不封顶。
3.科研经费。根据评议结果提供科研启动经费。
4.项目激励。支持在站博士后积极申报国家级和省级人才项目和科研项目,享受本院职工同等的科研激励。
5.留院政策。优秀者出站后,按医院相关规定,优先申请留医院,享受事业编制。
6.其他待遇。按相关规定,享受医院职工体检、子女入托入学等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