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职要求:
1.年龄要求:原则上教授≤50岁;副教授≤45岁;副编审(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40岁;博士≤35岁。
2.具有海外经历者及具有外语背景者优先。
3.学科及研究方向
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国家一级运动员及以上者学位要求可放宽到硕士
相关待遇:
1.新引进人才享受国家规定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相关工资福利待遇,还可享受安家费、购房补贴、2年过渡性住房。
2.符合条件的博士后出站人员还可享受杭州市提供的博士后出站来(留)科创大走廊奖励性专项补助。
3.兑现方式:
(1)购房补贴:人才在杭以本人名义购房后即可领取购房补贴。首次可申领总额的80%,余下20%在首聘期考核后一次性发放。
(2)安家费:入职后一次性发放。
(3)科研启动费:划拨至人才个人财务账户,供后续科研、教学工作报销使用。
(4)过渡住房:学校根据人才实际需求,为人才提供两年过渡性住房。如学校过渡房紧缺可申领租房补贴。
4.大力引进近 3 年学术贡献突出的青年人才,重点招引在海内外高水平大学或科研机构取得博士学位的,以及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有 1 年以上研究工作经历的博士。对于达到“西溪学者”青年人才 B 岗学术论文条件的 35 周岁以下青年人才,可预聘为“特岗副教授”,享受优秀博士引进待遇。若进校 2 年内成功立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则可以聘为“西溪学者”青年人才 A 岗;若进校 2 年内成功立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则可以聘为“西溪学者”青年人才 B 岗。优先推荐青年教师申报省级人才项目。
5.新引进人才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学可根据人才意愿选择落户在学校集体户口或购房落户,按照户籍所在辖区就近原则统筹安排入学。
6.浙江外国语学院位于杭州市西湖区小和山高教园区,紧邻西溪湿地,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南翼,校门旁即是地铁3号线,到达西溪湿地只需2站,到达西湖仅需8站,距离杭州第一中心武林商圈、第三中心未来科技城仅需30分钟,地铁可达杭州东站、西站、机场等交通枢纽。
“西溪学者”计划:
一般每年组织一次校内“西溪学者”遴选,入校后达到《“西溪学者”计划(试行)》中规定的“聘任条件”的教师可参与申报。“西溪学者”遴选坚持“好中选优、严格考核、动态管理”的原则,选拔最优秀、最符合学校发展需要的人选,入选的教师将获得科研经费支持,享受年薪制或人才津贴待遇。
人才考核:
1.学校对新引进的人才设置了首聘期,博士首聘期为3年,西溪学者首聘期为5年。
2.根据学校相关文件中对各学科、类别教师基本业绩条件的规定,用人单位与人才就首聘期考核任务达成一致意见后,在聘用合同和岗位协议中做明确约定,学校将按合同和协议约定进行考核评价。
年轻博士入校后,学校有何指导和支持措施?
答:青年教师是我校教师队伍的一支生力军,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加强青年教师培养,贯彻落实学校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我校长期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聘任副教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深教师作为青年教师导师,通过备课、磨课、听课、课题申报指导等形式帮助青年教师站稳讲台、找到研究志趣并培养独立科研能力。
此外,学校还实施“弘毅英才”计划,旨在帮助青年人才顺利度过教学、学术生涯的“适职期”,同时为“西溪学者”培育骨干力量。对入选“弘毅英才”计划的青年人才实施人才结对培养,聘请资深教授、特聘教授、“西溪学者”等担任其结对导师;对通过“弘毅英才”计划考核的青年人才,在申报“西溪学者”青年人才等项目、申请赴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访学交流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每年选派青年教师赴海内外著名大学进修深造。
学校在学科和科研平台方面有何优势?
答:作为浙江省唯一省属公办外语类院校,浙江外国语学院深入推进专业内涵建设,学校现有13个教学机构,36个本科专业,其中外语类专业16个,涉及外语语种14种(英语、日语、西班牙语、法语、阿拉伯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俄语、朝鲜语、德语、捷克语、土耳其语、波兰语、越南语)。
英语、小学教育、阿拉伯语、翻译、旅游管理、商务英语、俄语等7个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省内同类新建本科院校中名列前茅;另有汉语国际教育、国际商务、汉语言文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朝鲜语、西班牙语、会展经济与管理等7个专业是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外国语言文学、区域国别学、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工商管理学(旅游管理)、应用经济学等6个省一流学科。2024年学校正式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同时获批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教育和翻译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025年起正式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学校建有新型国际关系高等研究院、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基地等省部级科研平台(智库)8个、浙江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等6个校科研机构、国际科研合作平台7个、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共建研究院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