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推荐
搜索
单位
简历
APP
双选会
博士后
20-60W/年
投简历
聊一聊
南京
经验不限
博士
职位描述
电子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化学工程与技术
东南大学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柔性集成器件与智能人机系统方向 吴俊团队 招聘博士后研究人员 3 名。欢迎具有包括电子信息,微电子,电路与系统,计算机,化学,材料,物理或相关专业及研究背景的博士生申请。 研究方向: 1.高性能柔性感知材料与器件 (1) 柔性功能材料设计与合成 (2) 柔性制造工艺开发 (3) 纤维器件及电子织物 (4) 超薄透气型电子皮肤 2.多模态信息感知及解耦器件 (1) 基于异质复合材料的多模态传感器 (2) 多层分布式器件集成的多模态传感器 (3) 基于多物理场调控设计的多模态传感器 3.可拉伸集成电路及智能人机系统 (1) 应变不敏感可拉伸电极 (2) 可拉伸刚柔复合电路及柔性集成电路 (3) 感存算多功能集成系统 (4) 感通、感馈等一体化智能系统 待遇和晋升通道: 1.薪酬待遇:首聘期三年,根据申请人条件不同,工资每年 20-60 万不等。 具体如下: (1)学校普通博士后聘期内年薪为 20 万元,5 万元科研启动经费,在站期间可以重复多次申请至善博士后。 (2)学校至善博士后(每年 100 个名额),聘期内执行协议年薪 40 万元,10 万元科研启动经费。 (3)江苏省卓越博士后(每年 900 个名额),两年给予 30 万工资资助(免税,可与博后年薪叠加),除省统一综合遴选资助外,还可以通过名校(全球排名前 100)优选和/或东南大学举荐制,复核后直接纳入拟资助名单,出站后为省“333 高层次才”对象。 2. 职业发展通道:至善博士后从事研究工作满三年,经考核进入第二聘期后,可申请学校入职审核,通过后进入学校专任教师队伍,经学校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聘为副教授。 3.享受国家规定的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享受教职工公费医疗保险;可租住精装修博士后公寓;享受教职工子女入托和幼儿园等。 团队情况: 吴俊:东南大学青年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柔性集成器件与智能人机系统团队负责人。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课题/子课题 3 项、863 课题 1 项、173 项目 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 项等多个重点项目。近 5 年在 Nature Commun., Sci. Adv., Mater. Today, Adv. Mater.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 SCI 收录论文 50 余篇,同时授权了 30 余项发明专利,转让 4 项。 石琼锋:东南大学青年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人才青年学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 项,南京市科技创新项目 1项,在国际知名期刊 Nat. Commun., Sci. Adv., Adv. Mater., ACS Nano 等发表 SCI 论文 90 余篇(包括 3 篇期刊封面,12 篇 ESI 高被引论文和 1 篇 ESI 热点论文),其中作为论文第一/通讯作者(含共同)发表的论文 50 余篇。论文被引用次数 10000 余次,H-index 为 56。 谢欣凯:东南大学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在国际知名期刊 ACS Nano, Adv. Funct. Mater., Nano Energy 等发表 SCI 论文 19 篇,其中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 9 篇,其中 2 篇为 ESI 高被引论文,2 篇被选为封面/封底论文,并申请了4 项中国发明专利,其中 2 项已授权。论文总被引次数 1400 余次,H-index 为 17。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做邀请报告,担任 sensors 特刊客座编辑。 研究基础与条件 研究基础: 团队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高性能柔性电子传感器件、多模态触觉传感器件及其在人机信息交互领域的应用和转化。近五年,团队在在 Nature Commun., Sci. Adv., Mater. Today, Adv. Mater., ACS Nano 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80 余篇,承担多项国家级项目,获得授权国家专利 30 余项,美国专利 2 项,并实现专利转让 4 项。 研究条件: 1.依托单位:团队依托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电子科学与技术”国家“双一流”学科和数字感知芯片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并与国家专用集成电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微机电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型显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共建)、信息与电子专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多个国家级科研及教学平台开展学科交叉合作。 2.行业合作:团队牵头建设江苏省集成电路产教融合重点基地(基地负责人:吴俊)。与瑞声科技、中电鹏程、海昌等龙头企业共建校企联合产教融合基地,借助产业力量推动成果转化落地,构建了“技术创新—技术孵化—成果转化”的创新链条。团队获授权发明专利 30 余项(转让 4 项),研发新品 3 个,参研装备 1 台,相关成果被相关单位采用。 3.国际合作:团队与世界一流名校建立柔性电子学术交流平台,如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新加坡国立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韩国大邱庆北科学技术学院等高校的知名课题组保持长期深入的合作,共同开发多项学科前沿技术并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
工作地点
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
东南大学
相似职位
理聘安全提示
求职中如遇到招聘方扣押证件、要求提供担保或收取财务、强迫入股或集资、收取不正当利益或其他违法情形,提高警惕并立即举报
东南大学
高等教育单位
热招 8 个职位
单位主页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