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条件:
(2025年申报条件以届时通知为准)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出生日期在1985年1月1日(含)以后;
3.具有博士学位;
4.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5.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至2025年3月15日前,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6.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7.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4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或在海外无工作,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支持待遇: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2.学校配套待遇:
(1)纳入教师事业编制;
(2)提供优厚年薪和安家补贴;
(3)提供充足的科研启动经费;
(4)提供校内周转房;
(5)协助办理广东省人才优粤卡,可实现落户、子女入学、社会保险、购房、购车等人才公共服务;
(6)享受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对符合相关条件的人才,将由政府给予财政补贴;
对于进入申报程序者,学校实行托举政策,作为重点培养对象进行持续跟踪培养;
对于依托我校申报并成功入选者,将作为“百人计划”特聘教授引进。
各二级单位人才需求学科专业:
机电工程学院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工业工程、车辆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智能制造工程、机械工程,海工航空先进制造
自动化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导航制导、物联网与大数据、自动化装备与信息检测技术、人工智能、能源互联网、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机与电器、电力市场
轻工化工学院
催化新材料研究及应用技术、新型功能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精细化学合成与应用、生物资源精细化利用技术、能源化学工程、电子化学品、能量存储与转换、食品科学与工程
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与通信工程、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智能信息处理、光纤通信与传感、混沌保密通信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工程管理、交通运输工程、工程力学
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创新创业与战略管理、市场营销、领导力与组织管理、财务与会计学等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包括但不限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生产运作管理、工业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数据科学与信息管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决策理论与方法、金融工程);公共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土地资源管理、能源与环境经济政策、创新生态系统与科技政策等方向)
计算机学院
人工智能、群智计算与应用、智能媒体信息处理、信息物理融合系统、高性能计算、云计算与大数据、新型计算体系结构、软件设计、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知识图谱与知识自动化、工业互联网与工业软件、服务计算、智能制造等相关领域
材料与能源学院
新能源材料、有色金属材料、先进金属功能材料、高分子合成与高分子材料、软物质、半导体材料、材料成形与控制、传热与传质工程、能源材料及其工程应用、高效传热传质、氢能、热力系统集成与优化、能量存储与转化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污染物环境行为与健康效应、大气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水污染控制与过程强化、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土壤修复、环境功能材料与应用、安全工程(危险化学品安全、消防安全、化工安全)、应急技术
外国语学院
外国文学、外国语言学、翻译学、区域国别学领域、英语、翻译、日语、西班牙语
数学与统计学院
统计学、非线性分析与应用、微分方程理论、数值计算及应用、运筹学与控制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代数学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1.物理:理论和实验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医学物理
2.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ASIC技术、半导体技术与器件、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微纳加工、仪器技术
3.光学工程:微纳光子学与激光加工、超快光谱技术、光电子学、显示技术、光生物技术
艺术与设计学院
设计学优势专业(工业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艺术、服装与服饰设计、公共艺术、艺术学理论);设计学新兴领域(服务设计、体验设计、交互设计、信息设计、AI辅助设计)
法学院
法学、社会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党史党建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建筑与城市设计、建筑历史、风景园林、景观生态、人文地理、大数据与智慧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建筑技术、国土整治与管理、城市更新
经济学院
数字经济、大数据、数理统计、科技金融、金融工程、数理金融、国际经济与贸易、数字贸易、产业经济、区域经济等
生物医药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工程、制药工程、细胞工程、药学、药理毒理及病理、医学检验与仪器、合成生物学与微生物学、组学与质谱技术、医工交叉
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规划与管理、生态学(包括产业生态学)、地理学、系统科学、人口和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海洋科学、生物学、化学科学与工程、环境学科与工程、水利工程、海洋工程、遥感、计算机、地学
集成电路学院
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数字、模拟、射频和毫米波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测试与可测性设计、集成电路可靠性与可制造性、半导体器件与物理、集成电路制备技术、新型半导体器件及特色工艺制程技术、半导体器件建模与仿真、半导体传感器、CPU架构与设计、人工智能芯片与系统、卫星导航芯片与算法、射频芯片和天线一体化集成设计与封装技术、计算机体系结构、人工智能、类脑计算、生物电子、通信与信号处理等相关领域
先进制造学院
1.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自动化、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通信与信息工程
2.新型功能材料的制备与应用(高分子材料)、新型催化材料研究及应用技术、精细化学合成与应用
3.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经济学、应用数学
4.土木工程、工程管理
5.数学、电子信息类
6.设计学、工业设计、产品设计
7.计算数学、大数据、凝聚态物理学
8.外国语言文学、翻译、商务英语
9.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
先进材料与技术研究院 先进金属材料、粉末冶金、储氢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功能薄膜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3D打印、新能源材料、材料加工工程
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1.教育学领域
学科方向包括教育理论与政策、教育技术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人工智能教育、教育大模型技术、新工科教育等相关领域。
2.人才学领域
学科方向包括人才理论、人才政策、人才评价、人才管理、人才战略研究等相关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