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
医工交叉领域,尤其是半导体芯片技术在生命健康和临床医学的应用研究。
导师简介:
陈昌,广慈桂冠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创新人才,中国科协海智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医学芯片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上海大学微电子学院联聘导师(博导),上海市实验医学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市体外诊断芯片技术创新中心主任,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委会常委,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实验医学分会副主委,国际电工委员会生物数字融合系统评估组(IEC/SMB/SEG12)国内专家组成员,《光散射学报》编委、《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编委。曾任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imec)资深研究员、博导,比利时荷语鲁汶大学(KU Leuven)客座研究员,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长期致力于生物与信息技术融合(BTIT)领域的产学研,尤其是面向生命健康和临床医学应用的半导体硅基芯片技术。基于8/12英寸Fab和CMOS兼容的设计和制造工艺,展开可大规模化的集成生物光电子的全新生物传感和操控的物理机制的研究,通过建立分子和传感器的非对称性相互作用原理,实现微纳尺度下的超局域化、超高灵敏、超大规模的分子传感和操控技术,并拓展至生命科学和医学应用。带领团队承担了6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中国科学院项目等共计20多项政府项目或产业合作项目。曾在ACS Nano、Adv. Mater.、Agnew. Chem. Int. Ed.、Nano Lett.、Nat. Commun.、Nucleic. Acid. Res.、Small等发表期刊论文60多篇,参与书籍篇章撰写2篇,授权或受理专利150多项。相关成果获海关总署一级成果奖、张江杰出人才、西欧DSM科技一等奖、imec杰出科学奖等。
课题组导师:
本课题组主要开展包括无创体液/血液监测、便携式体外诊断技术,拉曼光谱技术、单分子传感和测序、微电极阵列芯片、DNA数据存储等紧密结合医疗需求和生命科学前沿领域方向的研究。
招收要求:
1.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年龄一般在35周岁(含)以下,具有扎实的科研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品学兼优,责任心强;
2.以第一作者在相关领域的高水平英文期刊发表过原创性研究论文;
3. 相关专业优先:欢迎具有交叉学科研究经验,尤其是具有生物光学、生物电子、生物化学、生物医学工程或临床应用科研经验的优秀博士加入。
待遇:
1. 基本薪酬 24-30 万,科研绩效奖励另计;
2. 根据国家和上海市政策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3. 鼓励并支持博士后申请各类博士后基金项目和人才计划,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境外交流项目),助力青年人才成长和发展;
4. 入选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计划B档C档、上海市"超级博士后",可享受各类人才培养项目在岗津贴和科研经费;
5. 业绩突出者可在站申报副研究员。优秀博士后出站,可通过医院当年度公开招聘方式,优先全职入编。
6. 享有员工伙食补贴、员工体检、就餐优惠、门诊就医优先政策等;
7. 协助办理上海户籍、申请上海市人才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