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建生(院方导师)与吕志刚(校方导师)课题组联合招收
博士后研究方向:中医药多维干预疼痛研究
校方导师:吕志刚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国家青年岐黄学者,江苏特聘教授,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B类)和江苏省双创团队核心成员,目前担任中国针灸学会针麻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慢病管理分会副秘书长和常务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慢病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于2016年底以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南京中医药大学。吕教授团队依托南京中医药大学针药结合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专注于癌痛针药结合多维干预方向的研究。
近五年来,主持的纵向科研经费达 600 余万元。通过多年的抗癌痛药物研究,成功开发了抗阿片药物耐受和成瘾的中药制剂,并已申请了8项发明专利(其中3项已获授权)。在JCI、PNAS、Journal of Neuroscience和APS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了多项研究成果,累计SCI影响因子达210分,论文他引1200余次。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45篇文章,其中《Alternatively spliced Ctermini of mu opioid receptors impact morphine actions》IF:19.456,《Mediation of opioid analgesia by truncated six transmembrane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IF:19.456等12篇文章影响因子 IF>6分;以其他作者身份发表14篇文章,以主编或副主编身份出版8部专著,累计主持包括江苏特聘教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 项)、国家青年岐黄学者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的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癌症中心和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的中医药镇痛博士和博士后项目(资助期 3 年,每年选派 7 人)等11项科研项目。目前担任《中国疼痛医学杂志》、《中国针灸杂志》和《江苏中医杂志》编委,《Frontier in Pharmacology》特刊主编,并参与十余家学术团体的工作。
研究方向:中医药多维干预疼痛研究
联合招收类型:
科研博士后:在站期限为2年
申请条件
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学兼优,身心健康。
2.在国(境)内外取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
3.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人才紧缺学科领域具备突出科研能力者年龄可适当放宽。
4.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研究潜力。
5.符合我校流动站和附属医院联合招收的条件。
薪酬待遇:
1.基础薪酬:年薪35万元起(税前)
2.项目叠加:在站期间获得的各类博士后项目、资助计划经费与基础薪酬叠加发放。
3.生活保障:提供住房或住房补贴,户口迁移、子女入托入学、医疗保障等职工同等待遇。
4.晋升空间:在站期间可申请参加相关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认定。
5.就业政策:出站考核优秀者优先留校留院,有高水平成果可申请留校留院工作,并申报副教授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