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元祥(院方导师)与唐德才(校方导师)课题组联合招收
博士后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肿瘤研究
校方导师:唐德才
男,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临床中药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执业中药师、执业中医师考试命审题专家,国家自然科学资金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课程联盟秘书长,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育研究会第八届、第九届理事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培养对象,江苏省中医学会理事;主持国家一流课程两门,被列为江苏省首批金课工作坊课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主持省科技厅、省“十二五”人文学科、六大人才高峰、省中管局等课题多项;撰写发表中文核心学术论文62篇,SCI论文11篇;获发明专利2项。
先后培育博士研究生11人,硕士研究生28人。在他的指导下,学生发表的“黄芪-莪术配伍及联合顺铂对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入选中国科协第三届优秀科技论文(95篇入选论文中涉及中医药学科领域只有2篇入选),“黄芪、莪术配伍对人卵巢癌HO-8910原位移植瘤组织中MMP2和VEGF表达的影响”论文入选2017年度“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他指导的博士研究生论文曾获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课题获江苏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
多年来,唐德才先后主编“十三五”行业规划教材《中药学》、《临床中药学》等教材5部,副主编研究生教材《中药学专论》1部,主编《中草药彩色图谱:白金珍藏版》、《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及参编教辅用书及学术专著10余部。其中他主编的卫计委“十三五”规划教材《中药学》2016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校重点教材,并获评全国优秀教材。
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肿瘤研究
联合招收类型:
科研博士后:在站期限为2年
申请条件
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学兼优,身心健康。
2.在国(境)内外取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
3.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人才紧缺学科领域具备突出科研能力者年龄可适当放宽。
4.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研究潜力。
5.符合我校流动站和附属医院联合招收的条件。
薪酬待遇:
1.基础薪酬:年薪35万元起(税前)
2.项目叠加:在站期间获得的各类博士后项目、资助计划经费与基础薪酬叠加发放。
3.生活保障:提供住房或住房补贴,户口迁移、子女入托入学、医疗保障等职工同等待遇。
4.晋升空间:在站期间可申请参加相关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认定。
5.就业政策:出站考核优秀者优先留校留院,有高水平成果可申请留校留院工作,并申报副教授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