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介绍:
王喜庆教授长期从事表型组技术、种质-环境互作模型、生物技术研究开发。
十年来,围绕玉米全生育期开发了多种高通量表型采集系统,例如田间表型机器人平台、高通量果穗表型测量系统等;基于基因-环境互作模型开发了多种模型,解决了玉米品种评价和推广、田间实时管理和监测等问题;建成了国际非盈利研究机构中规模最大、设施最为完善、综合能力最强的玉米研究平台和最大的玉米生物技术种子库,并努力推进生物技术产品的开发。王喜庆教授团队与华为、隆平高科等国际领先的科技和种业公司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在 Science、Genome Biology、 Small 等国际一流期刊中发表论文多篇。由于团队发展需求,王喜庆教授团队拟依托深圳市中农大前沿技术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深圳研究院)招收2-3 名博士后,欢迎有志于智慧育种研究的青年学者加盟。
岗位职责:
1. 开展田间表型组技术开发、作物模型关键理论与技术攻关、生物技术产品开发和机制研究;
2. 协助完成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设施建设规划、申报工作;
3. 协助指导交叉方向研究生科研工作。
任职要求:
1. 政治立场坚定,身心健康,并保证全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 高度重视合作,对事业心、责任感、踏实等优良品格尤为重视;
3. 申请人具备必要的编程基础,有生长模型相关背景者优先考虑;
4. 同样真诚欢迎有兴趣从事智慧育种相关工作,但可能缺乏相关背景的英才提交简历,咨询,我们会根据申请人的研究背景和能力基础匹配相应的工作,适才适用。
5. 以下是研究院的一些规定:年龄在 35 周岁及以下(含 35 周岁),获得博士学位 3 年以内;具有相关工作背景并已取得突出科研成果的申请者予以优先考虑;未获得学位但符合答辩要求的博士毕业生也可申报,在获得学位后可进站工作。
福利待遇:
1. 综合年薪税前 34 万元起(含深圳市博士后在站生活补贴),根据工作绩效发放奖励,上不封顶。提供良好的科研、办公条件,经费充足,可提供科研助手。
2. 鼓励和支持项目申报和各种人才计划。除了可以申报国家级的项目还可以申报广东省和深圳市的相关项目,符合规定,可申请“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引进项目”、“广东省海外博士后人才支持项目”。
3. 博士后人员进站后,可选择落户深圳市,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办理随迁入户。
4. 符合条件的博士后可申请评定专业技术资格。深圳市对出站博士后留深工作、签订 3 年劳动合同的,给 30 万元资助,用于科研投入或创业前期费用。在站工作优秀者推荐纳入中国农业大学师资人选,作为中农大深研院特聘人才引进或推荐深圳市对口单位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