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主要研究领域:
1. 以转化为导向的新型泛血管介入器械基础研究;
2. 泛血管介入复杂系统中的跨尺度力学基础科学问题研究;
3. 可降解类泛血管介入器械降解行为的调控机理;
4. 智能化泛血管植介入器械、材料的研发与转化。
任职要求:
1. 在国内外获得博士学位原则上不超过三年,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在35周岁(含)以下的非在职人员(1988年1月1日后出生);
2. 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扎实的相关专业基础理论和科学研究背景;
3. 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4. 生物力学与力学生物学、流体力学、生物材料学、生物医学工程等相关研究方向;
5. 有从事泛血管介入器械研发、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生物材料研发与制造等研究经历人员优先。
福利待遇:
1. 提供优厚的博士后薪酬:20-50万+年薪。
2. 科研奖励:在站期间可享受优秀博士后科研奖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支持。
3. 申报项目:支持申报国家及上海市各类科研项目和人才基金。
4. 生活保障:按规定入住复旦大学博士后公寓,子女入学入托等按照学校博士后相关政策执行。
5. 其他支持:按照复旦大学规定提供各类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根据上海市相关规定办理落户。
课题组导师介绍:
葛均波,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心血管病专家。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教授,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世界心脏联盟理事、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曾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美国心脏病学会国际顾问,亚太介入心脏病学会主席。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白求恩奖章、中国医师奖、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奖、树兰医学奖、世界杰出华人医师霍英东奖。担任《Cardiology Plus》主编、《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副主编、《Herz》副主编。共发表SCI 收录的通讯作者论文604篇;主编英文专著1部、中文专著22部,主编《内科学(第9版)》2021年获全国教材建设一等奖。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上海市科技功臣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技奖项16项。长期致力于推动我国重大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革新和成果转化,在冠状动脉腔内影像诊断、复杂介入诊疗技术创新、新型器械研发和心血管危重症救治体系建立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
课题组平台简介:
“泛血管介入复杂系统”基础科学中心由复旦大学葛均波院士牵头,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向锦武院士团队、樊瑜波教授团队,华南理工大学王迎军院士团队共同建立。
为国家培育医工交叉领域青年人才是写入本科学中心计划的重要任务之一,基础科学中心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多层次、跨领域的医工结合学习成长机会,中心将提供北上广三地的医工交叉优势资源,包括复旦-北航-华工三中心之间的学术交流、学术会议、短期互访、长期跨学科跨领域学习等宝贵机会。
基础科学中心(复旦中心)是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教育部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与器械工程研究中心、国家 “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建设项目、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支持学科,在泛血管介入器械研发领域拥有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明显优势。
北航分中心和华工分中心则为学生在生物力学与力学生物学基础研究、植介入医疗器械、组织修复、材料微纳加工、先进制造等各个方向配备了种类完整、水平一流的研究平台,包括国家、医学攻关(医工结合方向)“高端医疗装备与器械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国家人体组织功能重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血管植入物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教育部生物力学与力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等,各平台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北航力学分中心和华工材料分中心将与复旦中心一道,为泛血管医工交叉人才培养和成长提供强有力的研究条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