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职责:
气候变化经济学、气候模式研发与应用、陆面过程模式研发与数据同化、海洋-陆地-大气相互作用、区域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之联系、亚洲季风系统多尺度变化与中国天气气候预测、泛南海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天气气候灾害的变化机理与预测、极地大气-海洋-海冰-冰盖相互作用和气候变化、全球变化与环境生态学、大气动力学、大气物理与化学、海洋气象学、水文气象学、中小尺度气象学、数值模拟与预报、卫星雷达气象、资料同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空间物理学、比较行星学、大气探测学、环境与健康、边界层与大气湍流、空气污染与区域空气质量、城市气象学与建筑微气象等相关学科方向。
任职要求:
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在人才培养或学术研究方面取得国内外广泛认可的创新性成就和贡献;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学术地位,具有保持本学科国内外先进水平的能力;成为本学科领域独立学术带头人;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
福利待遇:
1.学校提供有较强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和校区补贴。
2.学校提供优厚的安家费,充足的基本启动费。
3.教研系列“预聘-长聘”制岗位,按“PI”标准配置资源和精心培育,有足够的成长空间和晋升长聘机会。
4.教研系列教师岗位申请入职时可认定研究生导师资格,博士生导师到岗前两年有共2-3名博士生指标。
5.学校有36个国家级研究机构,241个省部级科研机构,学科种类多,科研平台高,有利于学科交叉和开展高水平的研究工作。
6.全校有2万余名硕士研究生,1万余名博士研究生,生源质量好。学校还有近2千名高水平的博士后。
7.校园环境优美,学术氛围浓厚,行政效率高。
8.有充足的办学空间,能提供较好的办公及科研用房条件;有充足的人才公寓,供教职工租住。
9.有10家实力雄厚的附属医院,可为人才提供高水准的医疗保障。
10.建有高水平的附属中小学,为教职工子女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单位介绍: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成立于2015年10月,是位于珠海校区的整建制学院,其前身是1961年创办的中山大学地理学系气象学专业。目前已建立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流动站”大气科学人才培养体系。共有两个本科专业、五个博士点与硕士点、五个学系;凝练出“陆面过程与天气、气候和环境”、“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与冰冻圈科学”、“泛南海地区大气海洋系统科学”、“粤港澳大湾区大气环境、南海及周边地区海陆气相互作用研究”、“空间与行星科学”五个特色与优势方向,在大气科学界产生重要影响。
学院依托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学科群的独特地缘优势、平台优势,积极打造一流的大气科学学科人才队伍,建成了教学与科研相融合的卓越人才培养支撑系统。截至2024年4月,学院有教职工202人,其中专任教师108人(教授40人,副教授66人,助理教授2人),包括中科院院士在内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45人次,全国气象教学名师与广东省教学名师各1人次。
近五年来,学院获批成立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野外台站、省级科学数据中心、省级实验教学中心等;承担国家重点重大项目近40项,其他科研项目近800项,获批科研经费近4亿元,学院师生以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SCI论文近850篇,其中Nature正刊、Science或Nature子刊、Science Bulletin、PNAS、BAMS等21篇。学科进入全国学科一流方阵学科,排名跻身全国前列。学院建成高性能计算机实验室,作为数值模式研发和调试平台,用于摆渡连接超级计算机“天河二号”,对学院师生的教学科研工作起重要支撑作用。此外,学院积极参与国家超算中心“天河二号”、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的建设与应用,“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依托我院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