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职责:
1.独立承担相应研发任务,完成博士后出站考核指标。
2.协助或独立完成各级科研课题的申请书编写。
3.专业领域/研究项目方向(二级学科):
(1)生物智能响应材料:生物医学荧光探针,肿瘤光、热、超声治疗增敏剂、核酸药物递送纳米材料等
(2)半导体及显示用材料:先进光刻材料、芯片有机材料、彩色光刻胶、CMOS彩色滤光染料等
(3)功能高分子材料:特种聚合物结构与性能、复合材料界面反应助剂、光电磁热响应材料等
(4)分子材料人工智:功能分子机器学习、元学习、功能分子预测与筛选等
应聘条件:
1.取得博士学位,年龄在35岁以下,具有较强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
2.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严谨科学态度、身体健康、能胜任岗位的工作要求。
4.目前已取得显著科研成果的申请者将予以优先考虑。
5.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薪酬待遇:
学校博士后合同期限为2年或3年,综合年薪33-42万元(专职研究员根据能力定薪酬等级)。
优秀博士后可以享受富有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的优厚待遇;
独享学校博士后人才培育发展支持计划,职业发展通道畅通。
1.省市对符合条件的在站博士后发放每人每年18万元的生活补助,总额不超过36万元。
2.学校提供15万元以上的综合年薪;符合条件的优秀博士后可以申请“荔新奖励计划”,学校另外提供奖励性薪资4.8万元。
3.符合要求的优秀博士后可以通过“荔园留菁计划”直接申请教师岗位。
4.博士后在站期间可以独立以负责人身份申请各级科研项目。
5.符合条件的博士后可申请评定专业技术资格。
6.博士后进站,可自愿选择落户深圳市。
7.深圳市对出站博士后给予30万元资助,用于科研投入或创业前期费用。
8.提供福利保障包括但不限于医疗服务、年度体检和就餐补贴等。
9.若博士后资助政策有所调整,以最新的文件规定为准。
合作导师及研究方向:
彭孝军,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精细化工领域研究:从基础理论研究出发,形成了近红外比率荧光菁染料探针分子平台,为解决复杂体系荧光信息的定量获取提供了新方法,被国内外广泛应用;构建的耐候性喷墨打印染料产品体系,大规模产业化,为我国成为彩色喷墨打印耗材大国,做出了重要贡献;创制的荧光探针在血液细胞分析系统的产业化应用,促进了我国在血液临床分析装备领域从空白到国际一流的跨越。发表论文350余篇,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50余项,参与起草国家标准20余项、ISO国际标准5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2006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以及4项省部级一等奖/特等奖。200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8年被评为全国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 201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20年获全国创新争先奖。
李明乐,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国家海外优青,深圳大学青年团队培育项目负责人。2019年博士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师从我国智能分子材料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彭孝军教授。2019.12-2023.6担任韩国高丽大学化学系研究教授(Jong Seung Kim院士团队)、Brain Pool学者。2023年6月回国加入深圳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健康光学材料、生物光催化、肿瘤光/声动医学及相关的临床转化。近五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5篇,包括Nat. Chem. 1篇、PNAS 2篇、JACS 8篇、Angew 1篇、Chem 2篇、Matter 1篇、Biosens. Bioelectron. 1篇、Chem. Soc. Rev. 1篇、Acc. Chem. Res. 1篇、Coord. Chem. Rev. 4篇。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8项,三项研究实现技术转化。主持国家海外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青基、韩国KRF/BP基金等项目。获2020年度化学化工与材料京博博士论文优秀奖(全国19人),入选全韩BRIC2022、2023,全韩百佳研究团队。担任Asian J. Pharm. Sci. (JCR1, IF=10.2) ,View (JCR1, IF=8.6)和Smart Mol. 青年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