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领域/研究项目方向(二级学科):
1.有机/超分子、光化学、光电功能材料(光学信息材料、声光电磁响应材料、分子探针、荧光成像等方向)。
2.半导体集成电路及显示用材料(光刻胶、光引发剂、柔性显示用偏光材料等方向)。
3.生物医用材料(药物递释、外泌体、mNRA、免疫疫苗、纳米医学等方向)。
4.化学生物学(PROTAC、生信、蛋白组学等方向)。
5.交叉学科大数据研究(大数据科学与化学、材料、生物学、医学等跨学科研究和协同创新)。
6. 光动/声动/光热治疗,免疫治疗
年龄要求:
35周岁以下(含35岁)
合作导师及研究方向:
彭孝军,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精细化工领域研究:从基础理论研究出发,形成了近红外比率荧光菁染料探针分子平台,为解决复杂体系荧光信息的定量获取提供了新方法,被国内外广泛应用;构建的耐候性喷墨打印染料产品体系,大规模产业化,为我国成为彩色喷墨打印耗材大国,做出了重要贡献;创制的荧光探针在血液细胞分析系统的产业化应用,促进了我国在血液临床分析装备领域从空白到国际一流的跨越。发表论文350余篇,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50余项,参与起草国家标准20余项、ISO国际标准5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2006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以及4项省部级一等奖/特等奖。200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8年被评为全国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 201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20年获全国创新争先奖。
深圳大学博士后综合年薪约33-45万元(专职研究员面议)。
具体情况包括:
市财政给予免税生活补贴18万/年。学校提供约15万的综合年薪,每月350元误餐补贴。
优秀者(世界top 150大学或近五年发表中科院大类二区文章2篇及以上,其中一篇为一区)可申请“荔新奖励计划”,额外奖励4000元/月,核发不超过24个月。
其它福利:
1.深圳市对出站博士后留深工作给予30万元资助,用于科研投入或创业前期费用。
2.优秀博士后可申请转为预聘-长聘制教师(深圳大学“荔园留菁”计划)。
3.可申请评定专业技术资格。
4.博士后在站期间可以负责人身份申请各级科研课题资助。
5.博士后进站,可自愿选择落户深圳市,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办理随迁入户;
其他条件:
1.已取得化学、材料、生物、免疫医学等相关学科博士学位,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严谨的科学态度。目前已取得显著科研成果的申请者将优先考虑。
2.具有良好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身体健康,能胜任岗位的工作要求。
4.具有光学信息材料、纳米疫苗、免疫治疗材料、声光电磁响应材料,以及具有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大数据分析等专业学科背景(如数据挖掘、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算法)或实践经验者优先。